如何在言语二选一中锁定正确答案
如何在言语二选一中锁定正确答案
公考笔试

在各省份行测考试中,言语理解与表达一直都是非常重要的部分,题量占比较大,历来都属于“兵家必争之地”。对于言语题,我们都知道分析文段很重要,但是有时会出现分析完文段,找到文段重点,却依旧选不出答案的情况。大家会觉得总有两个选项很难取舍,自己纠结半天,最后“巧妙”避开正确答案。这是因为出题人会精心设置一些“陷阱”,有些错误选项极具迷惑性,比如一些选项的描述与文段极为相似却会在核心话题等关键点出现轻微偏差;有些词语语义看似相近,实则存在差异……这时候就需要我们进行选项的对比。何为对比选项呢?有一个很重要的解题思维就是对比择优。那究竟如何对比?又要如何择优?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进行梳理。本文将介绍五种可以帮助大家锁定正确答案的方法。


一、主题词(核心话题)与文段保持一致

文段主题词指的是文段所围绕的核心话题,一般可以通过文段中心句的核心话题进行确定或者是文段每句话都在论述的话题。题目四个选项可能会有不同的主题词,但正确答案的主题词必定要与文段的主题词保持一致。需要提醒大家的是,文段的主题词可能不止一个,当文段的主题词为多个时,正确答案必须全部包含,不能有所遗漏。


题目示例


(2022福建)绝妙与糟糕,是人生中不断涌现的高峰与低谷,我们被生活的铁拳一次次打倒在地,又凭借蕴藏在体内的强大“复原力”,一次次地爬起来,擦干泪水,重新前行。“复原力”是人生的宝藏,但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就像不断输出的基础是不停输入一样,它也需要我们不断进行储蓄,而这种储蓄的关键时期,就在我们的人生观、世界观尚且模糊不清、摇摆不定的童年时期。父母的悉心陪伴与支持、孩童眼界的增长与扩充、均衡的营养能够使大脑化学物质及肠道菌群保持平衡,这三点要素是构筑“复原力”宝藏的关键。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要在童年为孩子筑牢“复原力”的基础

B.“复原力”是父母给予孩子的重要宝藏

C.激发强大“复原力”才有勇气面对生活

D.“复原力”的养成取决于多种复杂因素

【答案】A

【易错项】D

【解析】

文段开篇引出“复原力”的话题,介绍人生中会有高峰和低谷,“复原力”能帮助我们在倒地后爬起来。接着通过转折词“但”提出问题,即“复原力”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并通过“需要”引出对策,强调要抓住关键时期——童年时期储蓄“复原力”,尾句具体介绍构筑童年时期“复原力”的三点要素。故文段主题词为“复原力”和“童年”,对应A项。B项“重要宝藏”对应转折词“但”之前的内容,非重点,排除;C项“有勇气面对生活”文段未提及,无中生有,排除;D项“复原力的养成因素”对应文段尾句解释说明部分,非重点,且缺少文段主题词“童年”,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粉笔tips】本题文段主题词为“复原力”和“童年”,故正确答案必须包含这两个主题词,易错项D项缺少文段主题词“童年”,可以排除。


题目示例


(2022天津)互联网深度融入个体日常生活的今天,它的双刃剑效应也日益显现。一方面它确实为用户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可以说,现代人的生活已离不开网络。但另一方面,________________,也在不断发生。在笔者看来,这些乱象主要包括三类:第一类是在网络空间出现的虚假信息、网络暴力、煽动性信息伤害到现实生活中的个体;第二类是利用网络非法窃取或者未经同意而使用他人隐私数据,并通过这些数据获取利益;第三类则是通过网络恶意引导,操控舆论,影响民众选择。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与互联网发明初衷背道而驰的乱象

B.严重扰乱人们正常生活秩序的行为

C.超出人们想象的各种社会公共事件

D.阻碍互联网发展与进步的各种情形

【答案】A

【易错项】B

【解析】

横线出现在文段中间,需结合前后文内容进行分析。文段开篇引出互联网的双刃剑效应的话题,随后展开具体论述,即一方面互联网为用户提供了便利,另一方面通过转折词“但”引出横线处内容,且结合横线后对网络乱象的具体论述可知,横线处应体现出互联网给人们带来了种种乱象,对应A项。B项“严重扰乱人们正常生活秩序”未提及文段核心话题“互联网”,衔接不当,排除;C项,前后文均未提及“各种社会公共事件”,衔接不当,排除;D项,后文主要介绍了互联网给人们带来的消极影响,而非“阻碍互联网发展与进步”,衔接不当,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粉笔tips】主题词不仅可以应用在中心理解题,对于其他题型也很重要,比如语句填空题。我们都知道做语句填空题需要关注横线的位置,依据其位置的作用选择正确答案。除此之外,还需要注意的是所填入的语句要和文段的核心话题保持一致。本题全篇都在讨论“互联网”,所以横线处的主题词也应该是“互联网”,而易错项B项未提及主题词,可以排除。


二、优选表述明确项

在考试中,命题人经常会放置一些表述不明确的选项。这类选项的特征主要有两种:一是否定表述,如“不能”“不应该”“并非”等;二是表述较为笼统,其它选项可以对其解释。遇到这类选项时,我们一定要优选表述明确项。那为什么是优选,而不是必选呢?因为这类题目需要进行对比。当选项既出现表述明确的选项又出现表述不明确的选项时,我们要择优选择表述明确的选项;当文段选项中并未出现表述非常直接、明确的选项时,表述不明确的选项亦可以作为正确答案。


题目示例


(2021 四川)戏曲之舞追求气韵生动、兴味蕴藉,独立成章的舞段虽不多,却有极为完善的审美规范,体现为众多程式技巧,有相应的评判标准,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规矩”。当我们想把某种舞蹈引入戏曲时,首先应考虑这种舞蹈于戏曲是否合适。曾有人用舞剧《丝路花雨》的舞姿造型改造京剧《天女散花》,好像很贴近主题,不想天女的轻盈飘逸之态尽失,反显笨拙。从石窟壁画复原的“敦煌舞”在身形、力量、技巧方面的要求,均与戏曲之舞不同,当后者的“拧、倾、圆、曲”被替换为“双手平托、出胯冲身成三道弯”的基本体态时,戏曲的味道也就荡然无存了。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不是所有舞蹈类型都适合戏曲

B.过多的舞蹈会破坏戏曲的韵味

C.引入戏曲的舞蹈应该符合戏曲的审美特质

D.“规矩”是戏曲之舞与其他舞蹈融合的鸿沟

【答案】C

【易错项】A

【解析】

文段开篇指出戏曲之舞有“规矩”,接着通过对策标志词“应”提出对策“当我们想把某种舞蹈引入戏曲时,首先应考虑这种舞蹈于戏曲是否合适”,后文为举例说明,《丝路花雨》和“敦煌舞”均为其他舞蹈引入戏曲不合适的体现,故文段的重点在对策,强调引入戏曲的舞蹈应该适合戏曲,对应C项。A项“不是所有舞蹈类型都适合戏曲”表述不明确,排除;B项“过多的舞蹈会破坏戏曲的韵味”无中生有,排除;D项“‘规矩’是戏曲之舞与其他舞蹈融合的鸿沟”,文段并未提及戏曲之舞与其他舞蹈融合,无中生有,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粉笔tips】读完题目会发现A项“不是所有舞蹈类型都适合戏曲”表述较为笼统,C项是文段重点的直接体现,表述更加明确,此时需要优选表述明确项。


题目示例


(2021新疆)从近些年中国电视节目的格局来看,综艺节目的几大模板几乎全部移植于国外,鲜有本土原创,文化传统和民族特质越来越淡,中国电视的本土化创新进入困境。实际上,早在十几年前,有识之士便开始呼吁电视媒体应在努力学习外国优秀节目经验的同时,更注重植根本土文化,在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中寻找创新的源动力。现在以《中国诗词大会》为代表的文化类节目的兴起,用特有的中国气派和较强的原创魅力,证明以传统文化助推电视节目创新的路径是可行的。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中国的电视综艺节目:

A.应避免一味照搬国外模式

B.应以传统文化为创新源泉

C.应担负起发扬传统文化的责任

D.激发了观众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答案】B

【易错项】C

【解析】

文段开篇提出中国电视本土化创新有困难,后通过转折关联词“实际上”以及程度词“更”引出核心对策,应注重在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中寻找创新的源动力,即以传统文化为创新源动力,尾句以《中国诗词大会》进行举例说明,故文段为分总分结构,重点强调中国的电视综艺节目应以传统文化为创新源动力,对应B项。A项,文段强调中国的电视综艺节目应以传统文化为创新源泉,“避免一味照搬国外模式”表述不明确,排除;C项“发扬传统文化”文段并未提及,无中生有,排除;D项“激发了观众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文段并未提及,无中生有,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粉笔tips】文段强调中国的电视综艺节目应以传统文化为创新源泉,B项直接对应文段重点,而A项“避免一味照搬国外模式”表述不明确,可以排除。


三、对策不万能

很多小伙伴在做题时,看到对策表述就想秒选,这样很容易落入题目“圈套”。要知道对策并不万能,在我们选择对策类表述时需要注意对策是否有针对性,换句话说,对策应能解决文段中的问题,而不能解决文段问题的对策表述不能选。同时,文段中并未提及,无中生有的对策表述也不可以选择。此外,要注意对策表述是否正确,如果对策本身表述错误也不能选择,比如文段给出的对策是“我要补充营养”,但是选项却变成“我要吃饭”,那么该对策本身是错误的,也不可以选择。


题目示例


(2019山西)一部人类史,就是人与自然、科学与社会的互动史。在漫长的文明进程中,科学曾仅仅是“闲人”的志趣,科学普及无从谈起,人们在“非科学”的禁锢中艰难摸索。随着近现代科学兴起,人类对自然认识不断加深,科学与社会联系日趋紧密,科学普及在人与自然、科学与社会的结合点上顽强生长,科学在人类现代化道路上散发出璀璨的光芒。

上述文字主要阐述了:

A.人与自然、科学与社会的互动极大促进了科学普及

B.在人类文明进程中,科学普及前进的道路异常艰辛

C.科学普及应紧密联系社会并且找准结合点和切入点

D.随着近现代科学兴起,科学普及前景更加灿烂辉煌

【答案】A

【易错项】D

【解析】文段首句通过下定义引出“人与自然、科学与社会的互动”的话题,接下来阐述过去“科学普及”所面临的问题,即很少有人谈论。尾句指出在近代科学兴起的背景下,人与自然、科学与社会的联系更紧密,互动更强,根据“科学普及在人与自然、科学与社会的结合点上顽强生长”“散发出璀璨的光芒”可知,文段旨在强调“人与自然、科学与社会的互动”推动了“科学普及”的发展,对应A项。B项“道路艰辛”对应文段前文“科学普及无从谈起”,是在介绍以前的情况,非重点,排除;C项,仅仅提到“联系社会”表述片面,文段中是“人与自然、科学与社会的互动”,并且“切入点”无中生有,文段未提及,排除;D项“随着近代科学兴起”为背景的内容,非重点,排除。

【粉笔tips】本题中很多小伙伴看到文段中有问题,又看到C项中含有对策标志词“应”,就认定正确答案为C项,殊不知这样恰恰掉入了出题人挖好的“坑”。文段强调“人与自然、科学与社会的互动”推动了“科学普及”的发展,而C项仅仅提到“联系社会”,表述片面,所以排除C项。通过这道题再次提醒大家,对策不万能,不能盲目选择对策选项!


题目示例


(2021 新疆)对于外国游客而言,除了中国广袤大地上的壮美风光之外,中国的魅力还来自于传统文化。尽管目前入境游还未恢复,以入境游为业务的旅游企业却已在提前谋划布局。然而无论怎样,让外国游客发现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应成为这些企业的着力点和突破口。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外国游客被中国的传统文化所吸引

B.旅游企业需做好向外国游客宣传讲解中国文化的日常工作

C.旅游企业需提前计划安排好入境游业务

D.引导外国游客发现中国文化魅力是旅游企业的工作关键

【答案】D

【易错项】B

【解析】

文段开篇提出对于外国游客而言,中国的魅力不仅来自于壮美的风光,还来自于传统文化,随后进一步论述现在入境游虽未恢复,但以入境游为业务的旅游企业已在提前谋划布局,最后通过转折词“然而”引出文段重点,强调旅游企业应该让外国游客发现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对应D项。A项“外国游客被中国的传统文化所吸引”对应文段首句,非重点,排除;B项“宣传讲解中国文化的日常工作”文段未提及,无中生有,排除;C项“需提前计划安排好入境游业务”与文段对策不一致,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粉笔tips】本题读完题目会发现,尾句出现“应”给出一个对策,选项B项出现“需”,是一个对策表述,很多小伙伴看到对策表述就直接秒选了,这个时候就又“痛失一分”。仔细阅读会发现B项给出的对策文段中并未提及,属于无中生有的选项,可以排除。通过这道题再次提醒大家,对策不万能,不要一看到对策表述就秒选。


四、形象表达择优

形象表达作为逻辑填空的知识点之一,小伙伴们对此应该并不陌生。“形象表达”是指题干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所表达的内容更形象,所填词语要与文段形象表达的词语形成对应。


题目示例


(2020福建)数学是世界各个地方、各个民族最先发展起来的精密科学。以《九章算术》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数学,同以几何为代表的古希腊数学__________,有如两颗璀璨的明珠在世界的东方和西方__________。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各有千秋 交相辉映

B.平分秋色 相映成趣

C.半斤八两 一唱一和

D.势均力敌 遥相呼应

【答案】A

【易错项】B

【解析】

第一空,应表达中国传统数学和古希腊数学的关系,根据文段信息“有如两颗璀璨的明珠”可知,两者均有重要价值。A项“各有千秋”强调各有所长,各有优点,各自有特色,B项“平分秋色”比喻双方各得一半,不分上下,均符合题意,保留。C项“半斤八两”,比喻彼此一样,不相上下,多为贬义,感情色彩不符,排除;D项“势均力敌”指双方势力相当,不分高下,用于对抗、竞争的语境,文段并未体现中国传统数学和古希腊数学两者在竞争、对抗,与文意不符,排除。

第二空,根据文段信息“有如两颗璀璨的明珠”可知,文段将中国传统数学和古希腊数学比作“明珠”,A项“交相辉映”意指各种光亮、色彩等互相映照,与“明珠”形成对应,当选。B项“相映成趣”指相互衬托着,显得很有趣味,很有意思,文段并未体现“趣味”,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粉笔tips】本题第二空出现形象表达,通过“有如两颗璀璨的明珠”进行比喻,横线处要体现“明珠”的特性,BCD三项与“明珠”特性的对应均不如A项恰当,可以排除。


五、优选语义丰富项

逻辑填空中存在一种特殊情况,当文段中无解题线索或者通过解题线索不好排除选项时,可以考虑从选项入手,优选语义丰富的选项。例如:偏激、固执、偏执,其中偏执=偏激+固执,偏执即为语义丰富的选项,往往作为正确答案的概率更高。


题目示例


(2022四川)除了一些常见元素,海水中还__________了大量的微量元素。科学家__________海水和海洋沉积物中各种各样的元素,去__________大洋的洋流路径,了解不同水体之间的混合,确定海水的酸度,估算海水温度和盐度等。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稀释 通过 分析

B.分解 根据 研究

C.溶解 利用 追踪

D.溶化 收集 考察

【答案】C

【易错项】A

【解析】

第一空,根据文意可知,横线处所填词语应体现出“海水”中含有大量“微量元素”之意。C项“溶解”指一种物质以分子或离子等状态均匀地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置于此处可以表示海水中含有大量微量元素,与文意相符,保留。A项“稀释”指在溶液中再加入溶剂使溶液的浓度降低,文段并无将微量元素的浓度降低之意,与语境不符,排除;B项“分解”指一个整体分成它的各个组成部分,或指一种物质经过化学反应而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成分较简单的其他物质,文段并无将微量元素拆分成几个部分或几种其他物质的意思,且海水无法分解微量元素,排除;D项“溶化”指溶解,多指固体溶解,或形容冰、雪等变成水,文段强调“海水”中含有大量“微量元素”,并非固体溶解或冰雪溶化,与文意不符,排除。

第二空,代入验证,C项“利用”与“元素”搭配恰当,保留。

第三空,代入验证,根据文意可知,“海水和海洋沉积物中各种各样的元素”有助于了解“大洋的洋流路径”。C项“追踪”指按着踪迹去追赶或根据线索去追查,置于此处可表示以“元素”为线索,来了解“大洋的洋流路径”,符合文意,当选。

故正确答案为C。

【粉笔tips】本题第一空C项“溶解”包含了B项“分解”和D项“溶化”,语义更加丰富,对比优选C项。


通过以上分析,小伙伴们不难发现,掌握了方法,正确答案与易错项之间的“李逵李鬼之争”也就迎刃而解了。相信大家一定能勇攀高峰,更上一层楼!


职位表.xls


模考大赛
把握实战机会  了解岗位竞争
立即报名
数百万用户正在使用的公考、教师、司法、考研、建造、医疗、会计考试的提分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