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判断基本考情分析
国家公务员考试根据报考岗位类型的不同,分为行政执法类、地市级和副省级共三套卷,近五年判断推理总题量均为40道题,考查题型由图形推理、定义判断、类比推理和逻辑判断这四种题型组成。在2020年,地市级和副省级卷只在图形推理和逻辑判断中存在差异题,而2020年之后,四种题型均出现了差异题,并且国考从2022年开始新增了行政执法卷,与地市级和副省级卷在四种题型上也存在差异题。总体来说,题量大、考点多、解题思维复杂是判断推理模块的主要特点,需要考生在备考时投入更多的精力。
以国考地市级卷为例,通过对粉笔题库做题大数据的统计发现,2021年-2023年国考地市级卷判断推理模块的平均正确率依次为71.69%、67.45%、72.37%,整体来说难度比较稳定,因此掌握好基本的解题方法和技巧显得尤为重要。
二、重点题型分析及备考建议
(一)图形推理
国考近五年图形推理的题量均为10道题,考查形式主要包括一组图、两组图、九宫格和分组分类这四种。近几年图形推理在地市级卷、副省级卷和行政执法卷中均存在差异题,其中大部分差异题考点的设置是相同或相似的,只是在图形的设置上存在差异,不过也有少数差异题考查了不同的考点。
必考知识点:数量规律、空间类
数量规律:
近五年国考图形推理中考查最多的是数量规律,在数量规律中考查最多的是笔画数,近五年均有考查。同学们要牢记笔画数的特征图,如“日”字和“田”字的变形、多圆相切或相交的变形图、多端点图以及明显能一笔画成的图形等。2021年笔画数考法有所创新,不同于以往考查细线条的一笔画,而是结合了“黑白块”进行考查。此外,数量规律的细化考点是热门趋势之一,如2021年和2022年均考查了切点,2022年还考查了最大面和最小面的形状是否相同,以及数三角形面的个数,根据2024国考考生回忆,2024年还考查了黑色块占整个图形面积的比例,因此考生在复习时要重点掌握点和面的细化考法。针对素的考查多结合“黑白块”,如黑白块个数、黑白块部分数以及黑色元素的种类等。根据2024国考考生回忆,2024年出现了将黑白块部分数和黑白块个数结合考查的题目,每幅图中的黑块均被分为两部分,需要将每部分中满足相同黑块个数的图形进行分组。另外,在2020年考查了曲线数与曲直交点数之间的运算,在2023年结合“黑白块”考查了“数量规律+特殊规律”的复合考点,除了考虑面数量外,还需要判定黑块与几个白块存在公共边,因此在复习时也要注意掌握考点之间的复合考法。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副省级和地市级卷考查了直角数,且题干图形均是大黑块,考点不容易识别,但核心特征还是出现多个直角三角形、矩形等明显垂直的情况,不过在此之前,国考中考查角还要追溯到2013年出现的直角数,因此多年未出现的考点也可以适当关注。
空间类:
空间类近五年每年都有考查,考查题量仅次于数量规律,其中空间重构之六面体几乎每年必考。对于此考点,考生只需重点掌握几种常见技巧,如相对面、相邻面看公共边或公共点,实在不行就使用画边法。很多考生觉得空间重构题目难,是因为方法掌握不熟练,因此考生应该加强这方面练习,从而做到熟能生巧。根据2024国考考生回忆,2024年六面体的考法有所创新,不在是常规的每个面大小一致,出现了由黑色和白色小正方形组成的大正方形面和长方形面,形式虽有创新,但核心思路还是需要把立体图形和展开面中的每个面进行匹配,从而判定两者是否一致。此外,对于立体拼合、三视图和截面图这几类题型,考生在备考的过程中需要重点掌握对应的基础知识和解题技巧,做到以不变应万变。
高频知识点:样式规律、属性规律、位置规律、特殊规律
样式规律:
包括黑白运算和加减同异。近五年都考查了黑白运算,考查频次很高,其关键在于如何快速识别该考点。主要解题思路是从问号处入手,寻找和验证所需的运算规律即可,因此考生在复习时要注意掌握黑白运算的特征图,即外部轮廓相同,内部颜色不同。根据2024国考考生回忆,在2024年黑白运算的题目中,除了黑白球外,“空白”也同时参与了运算,所以需要考虑三种元素间的运算规则。此外,2023年考查了加减同异,且题目设置的形式较为新颖,九宫格中每行图形的形式都不相同,不过考生只要掌握了基本的特征图,识别起来并不难。
属性规律:
包含对称性、曲直性和开闭性。对称性的考查频次很高,是考生复习的重中之重。从近几年的题目来看,对称性的考查方式越来越新颖,难度也随之提升。2020年、2022年和2023年均陆续考查了对称轴与图形中线、点、面之间的关系;2021年-2023年连续三年结合了“黑白块”考查对称性,既考查了“黑白块”整体图形的对称性,也考查了“黑白块”中白块区域的对称性,既考查了对称性的区分,也考查了对称轴的方向;在2023年出现的对称性题目中,还涉及到“内外分开看对称”的解题思维,所以考生除了要掌握对称性最基本的图形特征之外,还要注意积累对称性的细化考法和新型考法。此外在2023年的题目中,结合图形中的小元素考查了开闭性,但这类题只要能够识别出考点,题目本身的难度不大。开闭性和曲直性由于考频相对较低,很容易被忽视,所以建议考生在复习考点时应尽量全面,熟练掌握不同考点的图形特征。
位置规律:
包含平移、旋转和翻转。在近五年的国考中,除2021年之外,其他四年均考查了位置规律,且主要涉及平移和旋转。2023年的题目中将平移和旋转结合起来进行考查,这就需要同学们熟练掌握平移和旋转的基础知识,突出强调相邻比较思维。根据2024国考考生回忆,在2024年考查了25宫格中黑球的位置移动,需要通过“内外分开看”的思维解题,此外还有其他题目考查了对黑球运行轨迹的判定,所以建议考生在复习时巩固好平移的基础知识,熟练掌握“就近原则”等思维,力争在碰到平移类题目时能快速判定出平移的方向和路径。
特殊规律:
包含图形间关系和功能元素。除2022年外,图形间关系在近五年内均有考查,且大部分都涉及对相交于线的判定。2020年和2021年的题目形式均为多个多边形拼接在一起,根据2024国考考生回忆,2024年在题目设置上有新变化,都出现了1个黑块和多个白块,此时需要重点关注黑块和白块的图形间关系,如黑块和几个白块有公共边,黑块与外框存在几条公共边等。国考近五年未考查功能元素,且该考点识别不难,当每幅图中都出现小黑点、小圆圈、小三角、小箭头等小元素时,优先考虑功能元素的标记作用即可。
一般知识点:投影面积
在2023年国考行政执法卷和地市级卷中,考查了一道计算投影面积的题目,形式比较新颖,纸片按照一定的次序进行折叠,最后需要判定折叠后纸片的投影面积。本题看起来是考查空间想象能力,实则可以结合位置规律中的上下、左右翻转来判断折叠后的图形,从而判断出投影面积。因此建议考生优先熟练掌握常规考点,才能在遇到新型题目时灵活应用。
(二)定义判断
国考近五年定义判断的题量均为10道题,考查形式包括单定义和多定义这两种。在2021年之前,地市级和副省级卷在定义判断部分没有差异题,从2021年开始,地市级和副省级卷开始出现差异题,2022年新增了行政执法卷后,三套试卷均出现了差异题。
国考定义判断的特点:就国考定义的考查形式看,2020年、2021年和2023年侧重于考查单定义,数量一般在6-8道,多定义考查数量较少;而2022年侧重于考查多定义,根据2024国考考生回忆,2024年行政执法卷和地级市卷多定义题的占比也更大,数量在6-7道,所以单定义和多定义都是国考的考查重点。就国考定义的提问方式看,2020年、2023年和2024年侧重于考查选是题,数量一般在7-8道,而2021年和2022年选是题和选非题的占比差别不大,所以国考更喜欢考选是题。其次,国考定义题目大多题干较长,字数相对较多,涉及法律、文学、生物、中医等多个领域,其中法律类定义连续三年出现在行政执法类的试卷中。国考中有些定义题目看似专业,十分考验考生寻找关键信息的能力。值得注意的是,根据2024国考考生回忆,2024年的定义判断中出现了涉及数学概念和计算的题目,如行政执法卷中的“部落计数法”,地市级卷中的“扩散因子”、“文献流通率/文件利用率”。同时,2024年的定义题目出现了多种创新问法,灵活多变,如“部落计数法”的提问方式为“哪项中的数字最大”,“中医七方”的提问方式为“既属于缓方又属于偶方的是”,“电子测量”的提问方式为“下列电子测量与其他三项类型不同的是”。由此可以看出,国考在2024年对定义判断的考查上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创新,但万变不离其宗,抓准关键信息、对比择优依然是最本质的解题方法,同时也要掌握好快速解题的技巧来应对长定义。
解题思路:
(1)看清提问——别做马大哈:看清提问是“属于”还是“不属于”;题干出现多个定义,看清问的是哪个定义,优先阅读。
(2)抓准信息——少当回头族:抓住定义中的有效信息,重点信息做圈画,避免定义从头读到尾,来回重复读。
常考的关键信息包括:
主客体(常见:个人、企业、行政主体、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注意主客体不符的选项一定不符合定义。
方式目的(常见关键词:根据、通过、方式、手段、达到、实现等)。
原因结果(常见关键词:由于、因为、导致、致使、造成等)。
快速锁定关键词能让我们在分析选项的时候更快,更有针对性。
(3)选项比较——别做死心眼:题干较难读懂或者选择纠结的时候,不要死磕一个选项。选项可以分为必然符合、可能符合、必然不符合3类。要运用比较思维,择优选择。
(三)类比推理
国考近五年类比推理的题量均为10道题,考查形式包括:两组词、三组词和填空式这三种。在2021年之前,地市级和副省级卷在类比推理部分没有差异题,从2021年开始,地市级和副省级卷开始出现差异题,2022年新增了行政执法类后,三套卷均出现了差异题。横向对比每年差异题的情况可以发现,国考的三套题中差异题的考点大致是相同的,区别更多在于考查的词语所涉及的领域,如行政执法卷更倾向于考查与法律相关的词语,根据2024国考考生回忆,2024年出现了“质证:法庭”,2023年出现了“刑事警察:交通警察”等。类比推理是近几年错误率很高的一种题型,要保证较高的正确率并非易事,需要考生掌握好常考的逻辑关系,并且熟练运用对比择优的思维,才能以不变应万变。
常考的词语间关系包括语义关系、逻辑关系和语法关系。语义关系有三种,分为近义关系、反义关系和比喻象征义。逻辑关系是最常考并且考点最多的,主要分为并列关系、包容关系、交叉关系、对应关系。语法关系主要分为主谓关系、动宾关系、主宾关系、偏正关系。
必考知识点:对应关系、并列关系、包容关系
对应关系:
对应关系是国考类比推理的必考考点,也是近五年考查题量最多的,可以说占据了类比推理的“半壁江山”,考生在复习时应有所侧重。我们常说对应是个筐,啥都往里装,这是对于对应关系的形象化描述,从侧面反应出对应涉及的范围非常广。国考中常考的对应关系有因果、功能、原材料、动作/状态先后顺序、方式目的等,根据2024国考考生回忆,2024年考查的“诛禁不当:反受其央”是因果对应关系,“发酵:灌装:生产红酒”中“发酵”和“罐装”是动作先后顺序对应关系,“轮作休耕:耕地保护:严禁占用”中“轮作休耕”和“严禁占用”均与“耕地保护”是方式目的对应关系。此外,在2024年还出现了其他的对应关系,如“花香四溢:分子运动”,“分子运动”是“花香四溢”的原理,二者是物理现象和原理的对应关系,再如“卫冕:夺冠”,“卫冕”的意思是再次“夺冠”,和选项中“续约:签约”匹配一致,即“续约”的意思是再次“签约”。所以这要求我们具有基本的常识,也需要不断去做题积累。
并列关系:
包括矛盾关系和反对关系。在题目中经常需要我们对这两种关系进行辨析。在同类并列关系中,除了两者之外还有第三种情况的是反对关系,如2020年出现的“生产管理:销售管理”,两者都是企业内的管理方式,并且除了上述两种方式外还有其它的管理方式,如“采购管理”、“营销管理”等,所以二者是反对关系;而两者非此即彼的情况则为矛盾关系,根据2024国考考生回忆,2024年考查了“自发裂变:诱发裂变”,对于某种裂变来说,除了“自发裂变”就是“诱发裂变”,没有第三种情况,所以二者是矛盾关系。此外,国考中的并列关系有时也会涉及二级辨析,如2023年考查的“海棠红:南瓜橙”,二者是并列关系,且都是根据植物命名的;2023年还考查了“标清:高清:超清”,三者除了是并列关系外,还根据清晰度依次递增排列。因此对于并列关系,我们也需注重对比选项与题干词语的逻辑关系,掌握二级辨析和纵向比较的技巧。
包容关系:
包括种属关系和组成关系。考试中的难点在于二者的区分,可以用“……是……的一种”造句的就是种属关系,用“……是……的组成部分”造句的就是组成关系。如2023年考查的“深空探测:火星探测”,可以造句为“火星探测”是一种“深空探测”,所以二者是种属关系;2021年考查的“易拉罐:拉环”,可以造句为“拉环”是“易拉罐”的组成部分,所以二者是组成关系。
高频知识点:交叉关系、语义关系
交叉关系:交叉关系近五年考查的题目总数不算特别多,但出现的频率较高,同样需要重视。交叉关系需牢记:对同一事物按照不同标准进行划分,并用“有的A是B,有的A不是B,有的B是A,有的B不是A”的句式造句,同时满足这四句话的就是交叉关系。如2023年考查了“铜镜:化妆镜”,铜镜是根据材质对镜子进行划分的,化妆镜是根据功能对镜子进行划分的,并且用上述句式造句也没有问题,所以二者是交叉关系。
语义关系:语义关系在近五年中只有2021年没有考查,其余年份均有所考查,且常考查成语辨析,因此需要考生平时注意对成语的积累,根据2024国考考生回忆,2024年考查了“嬗变:演变”,二者是近义关系;2023年考查了“缄口不言:口若悬河”,二者是反义关系。如遇到生僻成语时要先把确定不符合的选项排除,剩下的选项对比择优。此外,国考中也会考查成语的二级辨析,考生在复习时要重点掌握常见的二级辨析,包括感情色彩、构词结构以及程度等,如2020年考查了“轻车熟路:人生地疏”,二者是反义关系,同时“轻车”和“熟路”、“人生”和“地疏”都是并列关系。
一般知识点:语法关系
语法关系:国考在近五年中只有2023年考查了1道语法关系,且是和其他考点进行的复合考查。如果在语义关系和逻辑关系都找不到答案时,此时可以考虑语法关系,包括主谓关系、动宾关系、主宾关系、偏正关系等。
(四)逻辑判断
国考近五年逻辑判断的题量均为10道题,考查题型包括加强削弱、翻译推理、组合排列、原因解释、日常结论、真假推理等。近五年地市级和副省级卷都在后五道题目的设置上存在差异,地市级为一篇一拖五的材料题,单独考查组合排列。自2022年起新增了行政执法卷后,其逻辑判断部分的考点与地市级卷大同小异。逻辑判断是判断推理四个模块中知识点最多、最杂,也是最难的题型。保证较高的正确率并非易事。考生需要准确识别题型,找到相应的解题方法,从而快速定位选项。
必考知识点:加强题型、削弱题型、组合排列
加强题型和削弱题型在地市级和行政执法卷中会考查4-5题,而副省级卷会考查7题左右,是逻辑判断中占比较大的一个题型,需要引起重视,也是各位考生复习的重点。在2022年国考新增行政执法卷之后,三套卷在加强削弱的题型上会出现1-3道差异题,但解题思路都是一致的。
加强题型:
重点考查补充论据和搭桥的加强方式,如2023年中对于“人类的嗅觉经历着不断削弱、逐渐退化的过程。”,可以通过补充论据“随着人类进化,嗅觉中枢在大脑皮层中所占面积逐渐减少”来进行加强;根据2024国考考生回忆,2024年地市级卷中“只有能被证伪的理论,才能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科学’”则是建立了“被证伪”和“真正意义上的科学”之间的联系,搭桥进行加强。需要注意的是,近三年国考每年必考加强选非题,一般为1-2道,因此学员要看清提问,只要将可以加强的选项排除即可。
削弱题型:
重点考查削弱论点,根据2024国考考生回忆,如2024年中“大量添加良性漏洞会让其呈现很多人为特征,攻击者可利用其识别并忽略良性漏洞”,说明添加良性漏洞不能保证软件不被攻击者控制,即直接削弱论点“添加大量良性漏洞欺骗攻击者从而保证软件不被攻击者恶意控制”;2023年中“所谓的‘儿童食品’,成分通常与普通食品没什么区别,甚至可能因为添加过量的调味物质而有害儿童健康”也是在直接削弱论点“标有‘儿童’字样的食品更加营养健康”,因此在做削弱题型时要学会识别并重点关注可以削弱论点的选项。
对于解题方式各位考生需要掌握的有:
(1)看清提问:看清加强还是削弱;看清选能加强/削弱还是不能加强/削弱;看清削弱或者加强谁的观点,在国考的题干中出现双观点的概率较高;
(2)找准“靶子”:找出论点和论据。根据提问方式和题干特征,找准加强和削弱的关键信息;
(3)预想方式:找到“靶子”之后,不要急于看选项,而是应该根据“靶子”内容,预设出可能呈现的答案形式,再与选项进行对比,可以更有效的避开命题人精心设置的陷阱;
(4)对比选项:识别常见错误类型,比较选项强弱力度,择优选择正确答案。无关项、不明确项是最为常见的典型错误选项。
组合排列:
副省级近几年会考查0-1道组合排列题目,而地市级和行政执法类会出现材料类题目,一篇材料带五个小题,看似难度较高,其实做题方法与一般的组合排列题目并无明显区别,且利用前面题目的推理结论,还可能降低后面题目的难度,所以对于备考地市级和行政执法卷的考生来说,更要加强对于组合排列题目的练习。这类题重点需要掌握方法技巧,比如代入法、排除法、假设法等技巧。国考近几年对代入法的考查频率较高,其提问方式多为可能或不可能,如果存在多种情况,也可适当进行假设。做题时要注意保持思路清晰,从确定信息或最大信息入手,根据题干已知信息,逐步分析推导,从而选出正确答案,除了基础的方法和技巧外,多加练习也非常重要。
高频知识点:翻译推理
翻译推理:
副省级卷必考考点,每年会考1-3道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主要考查常规翻译。常考形式为题干会先给出一个文段,然后问可以由此推出以下哪句话,如2023年考查的“实施更大力度减税降费,是帮助市场主体渡过资金难关的必要举措”,可以根据题干“只有围绕市场主体需求实施更大力度减税降费,才能帮助其渡过资金难关。”推出;有时题干也会给出几个条件,需要我们先翻译然后再利用推理规则进行推导,如2022年考查的补充哪项可以得出“三号柜放赤铁矿”的结论。虽然出题形式不同,但考查的本质不变。此类题目做题方法主要靠背,只有背才能会,首先要打牢基础,熟记翻译规则,如常见的“如果……那么……”、“只要……就……”、“所有…都”等翻译形式为“前推后”,“只有……才……”、“除非……否则不……”等翻译形式为“后推前”;其次要熟记推理规则,如“肯前必肯后,否后必否前,否前肯后不确定”,以及“且”、“或”关系及其推理规则等,唯有背熟翻译及推理规则,多加练习去运用,才能够在考试时以不变应万变。
一般知识点:原因解释、日常结论、真假推理
原因解释:
近五年只在2021年地市级和副省级卷中出现过。这类题目的解题思路是,首先找出题干中给出的矛盾现象,一般可以通过转折词来确定,注意转折前后的区别;然后对比选项,找出最能解释矛盾双方的选项,需要对比择优。需要注意的是,正确选项是能够全面解释题干矛盾的,只解释一方面矛盾的选项不够全面,一般不选。如2021年考查的降低药价的政策出台后药品价格不降反升,只解释药品不降价的原因则是不全面的选项。
日常结论:
仅在2023年副省级卷中考查过1道,这类题目需要我们保持足够的耐心和细心。在做此类题目时,要注意存在逻辑错误的、无中生有的、偷换概念的选项都不选;存在比较性、绝对化、程度性的词和范围扩大的要慎选;同时根据对历年题目的分析,包含可能性词汇,如“可能”、“有的”,这类选项更有可能是正确答案。
真假推理:
在2022年的副省级卷中有所考查,考生在做这一类题目时需要注意寻找做题的突破口。通常可以分“三步走”,首先判断真假个数,其次找矛盾关系或者反对关系,然后看其余选项。只要掌握好方法,该类题目难度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