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课程
题库
师资
下载
推介项目
遴选
专业师资 高分上岸
笔墨公文
AI写作 精品范文
海外留学求职服务
高端留学申请
职业导向型留学申请规划
海外求职规划
北美大厂一站式求职辅导
投资者关系
登录
中心理解题--分总结构判断出重点句子
中心理解题--分总结构判断出重点句子
事业单位笔试

考点背景

中心理解题,顾名思义,即理解给出文段的中心思想。它重点测查考生对一段文字中心的判断和理解能力。这种能力是领会上级精神、与他人沟通合作的重要基础。

寻找中心句或整体把握文段中心。要做到重点词结合行文脉络来分析,重点词有文段中的主题词、程度词、关联词。相信小伙伴们应该已经掌握了一些把握中心理解题文段重点的小技巧,比如看到“但是”、“因此”等标志词,一定会想到通过关联词去寻找文段的重点。但是有时只关注关联词并不能全面把握文段,依然还需要分析行文脉络,所谓行文脉络就是作者的写作思路、谋篇布局,它可以帮助大家从宏观上确定中心句的位置,如近几年的常考的文段结构——分总结构。在分总结构中作者喜欢将中心句放在尾句。

那什么是“分”呢?“分”即分述句,是文段非重点内容,经常以例子、原因解释、正反论证、调查报告、数据资料等形式来对中心句进行解释说明、加强论证。

那什么是“总”呢?所谓“总”即总句,是指文段的中心句,代表了作者的观点,可以是对策、结论或者作者的评价。

通常情况下,如果尾句出现表结论或表对策的标志词时,我们可以初步判定文段为分总结构,然后通过分析其行文脉络进行验证。

真题演练

【例1】(2020国考)西太平洋是全球海山系统分布最为集中的海域,人类对此处海山的认识却非常有限。西太平洋的马里亚纳海沟是板块俯冲地带,海底地质运动非常活跃,海山火山岩的物质组成及成因等是海洋地质科学家感兴趣的问题;西太平洋的暖池和北赤道流等对中国气候有重要影响,是物理海洋科学家关注的重点区域;这里还有全球海洋生物多样性最高的珊瑚礁大三角区,是开展海洋生物起源与进化研究的热点区域。因此,海洋科学家可以在此开展海山的水文物理、化学及生源要素、地形地貌和底质环境及生物生态等多学科协同探测与研究。

这段文字主要介绍了:

A.在西太平洋开展科学研究的重要价值

B.人们对西太平洋海山系统的认识

C.西太平洋区域所蕴含的海洋资源

D.西太平洋对中国气候和地质的影响

【答案】A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西太平洋”是海山系统分布最为集中的海域,但是人类对此处的海山认识有限。紧接着从“板块俯冲地带”、“暖池和北赤道流”、“全球海洋生物多样性”三个方面分别阐述这块地方是“海洋地质科学家”、“物理海洋科学家”、“海洋生物起源与进化”研究的热点,最后通过结论词“因此”对全文进行总结,尾句为该文段重点,强调海洋科学家可以在“西太平洋”开展“水文物理”、“化学及生源要素”等多学科协同探测与研究,对应A项,“重要价值”即对尾句进行高度概括,当选。B项,“西太平洋海山系统的认识”对应首句“人类对此处海山的认识却非常有限”,首句为引出话题,非重点,文段重点强调该区域的重要科研价值,排除;C、D两项“所蕴含的海洋资源”和“对中国气候和地质的影响”,均为结论之前,且表述片面,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这是一道典型的“分总结构”的中心理解题,尾句通过标志词“因此”总结,所以重点关注尾句内容即可。但是,凡是尾句出现结论或对策标志词,一定是文段的中心句吗?不一定,我们同样来道例题感受一下:

【例2】(2020四川)“质疑”其实是最基本的科学精神。以前的结果、结论甚至得到广泛证实和接受的理论体系,都需要以怀疑的眼光进行审视。但是“质疑”并不等同于“怀疑”,更不是全面否定。“质疑”实际上是评判地学习和批评地接受,其目的是发现以前工作的漏洞、缺陷、不完善、没有经过检验或者不能完全适用的地方。比如爱因斯坦对牛顿力学和牛顿引力理论质疑的结果,使其发现牛顿力学和牛顿引力理论只有在低速和弱引力场的情况下才是正确的,否则就需要使用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

这段文字主要介绍“质疑”:

A.作为科学基本精神的原因

B.与怀疑的内在联系和区别

C.对科学理论发展的重要性

D.具有的内涵及其实践价值

答案】D

解析】文段开篇首先引出质疑是基本的科学精神,接下来通过“但是”转折后指出质疑不是怀疑,也不是全面否定。随后通过“实际上”转折词明确指出质疑是什么,以及它能够发挥的作用。文段最后通过“比如”举例子再次论证观点,因此文段中心句为转折之后质疑的含义和价值,对应D项。A项,“科学基本精神”为转折之前的内容,并非文段重点,排除;B项,“怀疑”并非文段重点,文段旨在强调“质疑”,偏离文段重点,排除;C项,“科学理论发展”无中生有,文段未提及,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这道题尾句出现了必要条件“只有……才”,但它不是文段的中心句,而是“比如”引导的举例论证,属于分述的内容。

粉笔心语

总而言之,我们在做中心理解题时,当看到文段尾句出现表结论或对策的标志词时,我们需要重点关注,但结论或对策的标志词并不万能,我们仍需要分析文段的行文脉络,不能盲目判定其就是“分总结构”。

职位表.xls


模考大赛
把握实战机会  了解岗位竞争
立即报名
数百万用户正在使用的公考、教师、司法、考研、建造、医疗、会计考试的提分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