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学常识-常见气体
一、空气
1、空气的成分:
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占0.03%,其它气体与杂质占0.03%。
2、空气污染
(1)主要的空气污染物:
1)有害气体:一氧化碳;氮、氧化物(如二氧化氮、二氧化硫等,形成酸雨)、氟利昂(臭氧层破坏)等。来源:工厂废气的任意排放,大量燃烧化石燃料,汽车尾气的排放。
2)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PM2.5是造成灰霾天气的“元凶”之一;PM2.5专用口罩使用了活性炭,是利用了活性炭的吸附性。
(2)酸雨
1)概念:酸雨是指PH值小于5.6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降水。
2)形成:化石燃料的燃烧、汽车尾气等。
3)我国三大酸雨区。西南酸雨区、华中酸雨区、华东沿海酸雨区。
二、氧气(O2)
1、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
2、化学性质:
具有助燃性,但不具有可燃性,不能燃烧。
3、应用:
供呼吸、炼钢、气焊
4、氧化反应:
物质跟氧发生的化学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
5、实验室制法及检验
(1)药品:高锰酸钾(KMnO4)或双氧水(H2O2)和二氧化锰(MnO2)
(2)反应原理:2KMnO4 == K2MnO4+MnO2+O2↑或2H2O2 == 2H2O+O2↑
(3)检验:用带火星的木条,伸进集气瓶,若木条复燃,是氧气;否则不是氧气。
三、氢气(H2)
1、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是最轻的气体。
2、化学性质:
①可燃性、②还原性。
3、应用:
填充气球、飞舰(密度比空气小);合成氨、制盐酸;气焊、气割(可燃性);提炼金属(还原性)。
4、实验室制法及检验
(1)药品:锌粒(Zn)和盐酸(HCl)或稀硫酸(H2SO4)。
(2)原理:Zn+H2SO4=ZnSO4+H2↑;Zn+2HCl=ZnCl2+H2↑。
(3)检验:点燃木条,伸入瓶内,木条上的火焰熄灭,瓶口火焰呈淡蓝色,则该气体是氢气。或者,先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再通过无水硫酸铜。
四、二氧化碳(CO2)
1、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大于空气,能溶于水,固体的CO2叫“干冰”。
2、化学性质:
不可燃性、氧化性(CO2 + C == 2CO;CaCO3 == CaO + CO2↑(工业制CO2)。)。
3、应用:
灭火、化工原料等。
4、实验室制法及检验
(1)药品:石灰石(大理石)(CaCO3)和稀盐酸(HCl)。
(2)原理:CaCO3+2HCl=CaCl2+H2O+CO2↑。
(3)检验:通入澄清的石灰水,看是否变浑浊,若浑浊则是CO2。
五、一氧化碳(CO)
1、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有毒(跟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破坏血液输氧的能力)。
2、化学性质:
可燃性、还原性。火焰呈蓝色,放出大量的热,可作气体燃料。
3、应用:
(1)作燃料。
(2)冶炼金属(还原性)。
六、其它气体
1、氮气:
(1)物理性质:
常况下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不易溶于水,且通常无毒。氮气占大气总量的78.12%(体积分数),是空气的主要成份。
(2)化学性质:
化学性质不活泼,一般情况下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在常温下难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但在高温下也能与一些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3)应用:
保护气、冷冻麻醉剂、化工燃料。
2、稀有气体
(1)概念:
He、Ne、Ar、Kr、Xe等的总称。
(2)应用:
保护气、电光源(通电发不同颜色的光)、激光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