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行政区划
内蒙古自治区简称内蒙古,成立于1947年5月1日,是我国最早成立的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辖9个地级市、3个盟(合计12个地级行政区划单位),另有2个计划单列市(满洲里市、二连浩特市)。
建制沿革
清康熙三年(1664),康熙皇帝以戈壁为界划分为内札萨克蒙古和外札萨克蒙古。“内蒙古”之称最初就由“内札萨克蒙古”而来,并沿袭至今。
1914年中华民国袁世凯北洋政府将归绥道分出山西,与兴和道建立绥远特别区。
1928年中华民国国民政府改称绥远省,省会为归绥。
1947年5月1日,内蒙古自治政府在兴安盟成立。
1949年12月2日,中央人民政府决定将内蒙古自治政府更名为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
1954年5月19日,中央人民政府决定将绥远省与内蒙古自治区合并,撤销绥远省建制,自此,内蒙古自治区作为行政区域沿用至今。
各地市简介
02
自然地理
位置
内蒙古位于祖国北部边疆,由东北向西南斜伸,呈狭长形,东与黑龙江、辽宁、吉林省相连,南与河北、山西、陕西省接壤,西与宁夏回族自治区、甘肃省毗邻,北与蒙古国和俄罗斯交界,国境线长4200公里。
面积
横跨东北、华北、西北三大区,东西长约2400公里,南北最大跨度1700多公里。陆地总面积118.3万平方公里,在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中名列第三位。
地貌
在世界自然区划中,内蒙古属于著名的亚洲中部蒙古高原的东南部及其周沿地带,统称内蒙古高原,是中国四大高原的第二大高原。总观地势,西高东低,南高北低。由西向东北倾斜。
内蒙古的地貌以内蒙古高原为主体, 除东南部外,基本是高原,占总土地面积50%左右,由呼伦贝尔高平原、锡林郭勒高平原、巴彦淖尔——阿拉善及鄂尔多斯等高平原组成,平均海拔1000米左右,海拔最高点贺兰山主峰3556米。
(1)草原
内蒙古草原幅员辽阔,由六大草原组成,自东向西依次是:呼伦贝尔草原、科尔沁疏林草原、锡林郭勒草原、乌兰察布草原、鄂尔多斯半荒漠草原和阿拉善的荒漠草原。其中呼伦贝尔草原与锡林郭勒草原属于中国四大草原。
(2)沙漠和沙地
我国八大沙漠,其中4个位于内蒙古:巴丹吉林沙漠、腾格里沙漠、库布齐沙漠、乌兰布和沙漠。
我国四大沙地全部位于内蒙古:科尔沁沙地、毛乌素沙地、浑善达克沙地、呼伦贝尔沙地。
气候
内蒙古以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为主,春季气温骤升,多大风天气;夏季短促温热,降水集中;秋季气温剧降,秋霜冻往往过早来临;冬季漫长严寒,多寒潮天气。
大兴安岭和阴山山脉是全区气候差异的重要自然分界线,大兴安岭以东和阴山以北地区的气温和降雨量明显低于大兴安岭以西和阴山以南地区。
03
自然资源
森林资源
内蒙古是祖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是我国森林资源相对丰富的省区之一。从东到西分布有大兴安岭原始林区和11片次生林区。
据2018年全区第八次森林资源清查结果显示,全区森林面积3.92亿亩,居全国第一位,森林覆盖率22.1%
水资源
主要河流有黄河、额尔古纳河、嫩江和西辽河四大水系。大小湖泊星罗棋布,面积在200平方公里以上的湖泊有达赉湖(呼伦湖)、达里诺尔和乌梁素海。
矿产资源
(1)稀土查明资源储量居世界首位,包头白云鄂博矿山是世界上最大的稀土矿山。
(2)全区煤炭保有资源量为4590.41亿吨,占全国的26.87%,居全国第一位
(3)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发现新矿物最多的省区,自1958年以来,中国获得国际上承认的新矿物有50余种,其中10种发现于内蒙古。
野生动物
蒙古野驴和野骆驼是世界上最珍贵的兽类,驯鹿是内蒙古特有的动物,百灵鸟是自治区区鸟。此外,鼠类是内蒙古草原上占优势的居住者。
04
人口和民族
2019年末全区常住人口2539.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5.6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609.4万人,乡村人口930.2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63.4%。
内蒙古生活着除珞巴族以外的55个民族, 以蒙古族和达斡尔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等少数民族为代表,民俗风情具有开放、大气、雄迈的气质和魅力。
05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部分内容参考内蒙古政府官网,一部分参考文化和旅游部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网站(http://www.ihchina.cn/project#target1)
传统音乐
(1)长调
长调是蒙古语“乌日汀哆”的意译。根据蒙古族音乐文化的历史渊源和音乐形态的现状,长调可界定为由北方草原游牧民族在畜牧业生产劳动中创造的,在野外放牧和传统节庆时演唱的一种民歌。“乌日汀”为“长久”、“永恒”之意,“哆”为“歌”之意。在相关著作和论文中,也将其直译为“长歌”、“长调歌”或“草原牧歌”等。
(2)呼麦
呼麦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的锡林郭勒、呼伦贝尔草原及呼和浩特市等地区,是蒙古族人创造的一种神奇的歌唱艺术:一个歌手纯粹用自己的发声器官,在同一时间里唱出两个声部。呼麦声部关系的基本结构为一个持续低音和它上面流动的旋律相结合。又可以分为“泛音呼麦”、“震音呼麦”、“复合呼麦”等。在中国各民族民歌中,它是独一无二的。
民间文学
(1)格萨(斯)尔
传唱千年的史诗《格萨(斯)尔》流传于中国青藏高原的藏、蒙、土、裕固、纳西、普米等民族中,以口耳相传的方式讲述了格萨尔王降临下界后降妖除魔、抑强扶弱、统一各部,最后回归天国的英雄业绩。
《格萨(斯)尔》是世界上迄今发现的史诗中演唱篇幅最长的,它既是族群文化多样性的熔炉,又是多民族民间文化可持续发展的见证。
(2)科尔沁潮尔史诗
科尔沁潮尔史诗流行于内蒙古东部的通辽市、兴安盟一带,是蒙古族史诗的一种地方性传统演述形式。科尔沁潮尔史诗用弓弦乐器潮尔伴奏,由专门的史诗艺人——潮尔奇以自拉自唱的形式进行说唱表演,讲述天神脱胎下凡成为可汗和英雄,与危害人间的恶魔蟒古思进行战斗,保卫家乡、捍卫和平的故事。
(3)祝赞词
祝赞词(伊茹勒)是蒙古族日常生活中的一项重要礼仪,但并非一定要在隆重的场合才使用,即使在一般交往中,彼此问候,并相互致以美好祝愿,也是蒙古人的日常礼仪。按蒙古人习俗,致祝词要分场合和对象。在不同场合,或对不同对象,致祝词内容也不相同。
曲艺
(1)好来宝
好来宝意为“连韵说唱”,是一种由一个人或者多人以四胡等乐器自行伴奏,坐着用蒙古族语言进行“说唱”表演的曲艺形式。
好来宝号称“一个人、一把琴、一台戏”的好来宝艺术集说、唱、舞、乐于一体,具有多样性、综合性、完整性、即兴性、群众性的特点。
(2)乌力格尔
乌力格尔是一种蒙古族的曲艺说书形式,约形成于明末清初,乌力格尔的汉语意思是“说书”,因采用蒙古族语表演,故又被称作“蒙语说书”。
(3)达斡尔族乌钦
乌钦是达斡尔族曲种,也称“乌春”,意为“民间叙事诗”,它用达斡尔族语演唱,广泛流传于嫩江流域的达斡尔族群众中。
戏曲
(1)二人台
二人台是流行于内蒙古自治区及山西、陕西、河北三省北部地区的戏曲剧种,俗称“双玩意儿”,又称“二人班”。因为其剧目大多采用一丑一旦二人演唱的形式,所以叫二人台。
(2)东北二人转
东北二人转,史称小秧歌、双玩艺、蹦蹦,又称过口、双条边曲、风柳、春歌、半班戏、东北地方戏等。表现形式为:一男一女,服饰鲜艳,手拿扇子、手绢,边走边唱边舞,表现一段故事,唱腔高亢粗犷,唱词诙谐风趣。
(3)皮影戏
皮影戏,是一种用灯光照射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表演时,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戏曲人物,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唱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有浓厚的乡土气息。
民俗
(1)祭敖包
祭敖包是蒙古民族传统的习俗,是草原民族崇尚自然思想的表现形式之一。锡林郭勒盟是祭敖包历史遗存保存较为完整的地区。
祭敖包的仪式通常在每年农历五月至七月间举行。祭敖包仪式结束后,便要举行“那达慕”活动。
(2)那达慕
那达慕是蒙古族传统群众性盛会,锡林郭勒盟的那达慕具有代表性。那达慕起源于蒙古汗国建立初期,早在公元1206年,成吉思汗被推举为蒙古大汗时,就举行了盛大的那达慕。
那达慕大会多半选择在牧草茂盛、牛羊肥壮的七八月份举行。古代和近代的那达慕盛会都要进行男子“三艺”——摔跤、赛马和射箭的竞技赛。当代的那达慕大会除了进行男子三项竞技外,还增加了马球、马术、田径、球类比赛、乌兰牧骑演出等新的内容,同时举行物资交流会和表彰先进。
(3)巴斯克节
俄罗斯族一年中最隆重、最热闹的节日是“耶稣复活节”,俄语称“巴斯克节”。其隆重程度不亚于汉族的春节。一般在每年公历4月下旬至5月上旬这段时间里,过节时间一般要一周。
06
2020政府工作报告
2019年重点工作回顾
2020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左右;城镇新增就业22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登记失业率4.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5%左右;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07
内蒙古的中国之最
1. 内蒙古是中国蓖麻种植面积最大和产量最多的省区,主产区通辽市是我国著名的蓖麻生产基地。
2. 内蒙古是中国最大的马铃薯生产基地。
3. 内蒙古有中国最大的草场和天然牧场。
4. 兴安盟科尔沁湿地珍禽自然保护区和呼伦贝尔市呼伦湖自然保护区,是中国最好的鹤类资源宝库。
5. 内蒙古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居全国五大牧区之首。羊毛总产量占全国四分之一,山羊绒产量占全国三分之一以上,驼绒产量占全国的二分之一,均居全国第一位。
6. 阿拉善盟是中国拥有骆驼最多的地区,素有“驼乡”之称。该处有世界罕见的白骆驼。
7. 内蒙古大兴安岭是中国最大的原始森林区。
8. 呼伦贝尔市红花尔基林场是中国最大的樟子松采种基地。红花尔基樟子松林是世界稀有、亚洲最大、我国惟一集中成片的天然樟子松母树林带。
9. 阿拉善盟的梭梭树是世界上种子发芽最快的荒漠树种。寄生在梭梭树根上与其平分秋色的植物肉苁蓉号称“沙漠人参”,产量、质量均居全国第一。
(摘自《内蒙古日报》2002-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