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推动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
(一)推动消费回升
【政府报告节选】
推动消费回升。通过稳就业促增收保民生,提高居民消费意愿和能力。支持餐饮、商场、文化、旅游、家政等生活服务业恢复发展,推动线上线下融合。支持电商、快递进农村,拓展农村消费。要多措并举扩消费,适应群众多元化需求。
——摘自《政府工作报告》
【内容解读】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在“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推动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中明确提到要“推动消费回升”,主要是因为今年受新冠肺炎影响,我国的经济受到很大的冲击,为了确保经济快速反弹,推动消费回升,也显得尤为重要。
当前,在经济领域中,国际国内都出现了一些较为明显的积极变化。如果我们要想更好地稳增长,就需要采取有力措施推动消费回升。在措施方面,政府工作报告抓住了促消费的根本点,稳就业促增收可以提高居民消费能力,这是促消费的根本之策;找准了促消费的着力点,把公共服务消费、线上消费、农村消费等为重要的着力点,充分释放消费潜力;抓住了促消费要回归的原点,促消费要注重保民生,适应群众多元化需求,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逻辑梳理】
本段是“总分”逻辑,主要从四个角度论述如何“推动消费回升”。“稳就业促增收保民生”是“推动消费回升”的根本;“生活服务消费”“线上消费”“农村消费”是“推动消费回升”的重点领域,即说明通过各种措施,多措并举满足群众的消费需求。
(二)扩大有效投资
【政府报告节选】
扩大有效投资。重点支持既促消费惠民生又调结构增后劲的“两新一重”建设,主要是: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新一代信息网络,拓展5G应用,建设充电桩,推广新能源汽车,激发新消费需求、助力产业升级。加强新型城镇化建设,大力提升县城公共设施和服务能力,以适应农民日益增加的到县城就业安家需求。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3.9万个,支持加装电梯,发展用餐、保洁等多样社区服务。加强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增加国家铁路建设资本金1000亿元。健全市场化投融资机制,支持民营企业平等参与。要优选项目,不留后遗症,让投资持续发挥效益。
——摘自《政府工作报告》
【内容解读】
今年5月以来,多地重大投资项目开复工不断提速,千方百计抢时间、赶进度,精准发力优服务、优环境,本次政府报告中提出“扩大有效投资”,充分发挥稳投资稳增长的关键作用,力争将疫情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稳住经济基本盘。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在谈到如何扩大有效投资时强调,重点支持既促消费惠民生又调结构增后劲的“两新一重”建设,既有新基建,也有新型城镇化,同时传统的“铁公基”、水利、能源等重大工程;同时,要“健全市场化投资机制”“优选项目,让投资持续发挥效益”,让投资发挥其最大的作用,让投资在市场中正常运行,让投资不断发挥其自身效益。
这实际上体现了政府以民生为导向的支撑内需扩大的重大举措,稳投资要牢牢把握“有效”二字,找准投资领域,精准发挥有效投资的作用。
【逻辑梳理】
本段是“总分”逻辑,主要从“支持‘两新一重’建设”“健全市场化投资机制”“优选项目,让投资持续发挥效益”这几个角度阐释如何“扩大有效投资”。
(三)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
【政府报告节选】
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发挥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综合带动作用,培育产业、增加就业。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完善便民设施,让城市更宜业宜居。
——摘自《政府工作报告》
【内容解读】
新型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最大的内需潜力所在,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政府报告中提出“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这代表着新型城镇化更突出以人为本和提质为上的核心思想,也象征着新型城镇化迈入发展新阶段。
但是,仍然存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展缓慢、城镇化质量不高、对扩大内需的主动力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等问题,需要进一步通过“发挥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的综合带动作用”“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完善便民设施”等几个措施推进新城城镇化建设,不仅能全面提升城市功能,培育中小城市和特色小城镇,完善城镇主档制度,而且能全方位辐射带动新农村建设,让百姓在城市有所居,安逸居。
【逻辑梳理】
本段是“总分”逻辑,主要从“发挥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的综合带动作用”“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完善便民设施”这几个角度阐释如何“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同时阐释出新型城镇化的建设可以“培育产业、增加就业”,可以“更宜业宜居”。
(四)加快落实区域发展战略
【政府报告节选】
加快落实区域发展战略。继续推动西部大开发、东北全面振兴、中部地区崛起、东部率先发展。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推进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编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促进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
——摘自《政府工作报告》
【内容解读】
随着各大战略的不断推进,我国经济发展的空间结构正发生深刻变化,高质量区域经济布局逐渐明晰。多个区域增长活力正逐步释放,成为我国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支撑。
当前,我国区域发展仍然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突出”“贫困地区产业转型升级任务艰巨”“基础公共服务水平差距明显”等问题,区域发展改革任务依然十分艰巨。因此,加快落实区域发展战略,完善区域政策和空间布局,发挥各地比较优势是当务之急。具体可通过“顺应区域经济发展规律,发挥区域板块特色和优势”“区域发展中减少同质性竞争,进行互补性竞争”“发挥集聚经济作用,优化资源配置效率”“提高区域经济发展效率,激发市场活力”等方面来促进区域发展,落实发展战略。
总之,区域战略布局不断完善,我国区域间差距也得到了有效控制,包括经济水平、基础建设、基本公共服务等多方面差异均有缩小趋势,充分体现出这次政府工作报告的前瞻性、战略性。
【逻辑梳理】
本段是“总分”逻辑,主要从“推动西部大开发、东北全面振兴、中部地区崛起、东部率先发展”这一宏观角度,“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这一中观角度,以及“推进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编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促进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这四个微观角度,阐释如何“加快落实区域发展战略”。
(五)提高生态环境治理成效
【政府报告节选】
提高生态环境治理成效。突出依法、科学、精准治污。深化重点地区大气污染治理攻坚。加强污水、垃圾处置设施建设。壮大节能环保产业。
——摘自《政府工作报告》
【内容解读】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报告时指出,去年三大攻坚战取得关键进展。其中污染防治持续推进,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下降,生态环境总体改善。因此,当务之急需加强生态环境治理工作的提质增效。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是人类生存、健康、发展的基础,是“生产力”,是“金山银山”。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把做好生态环境治理工作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以强烈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切实落实各项治理措施。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突出依法、科学、精准治污”“深化重点地区大气污染治理攻坚”“加强污水、垃圾处置设施建设”“壮大节能环保产业”等一系列措施;同时也可以从“运用技术手段,精准施策”“强化生态保护监管执法,明确权利清单和责任清单”“坚持对违法行为零容忍,强化监督问责”等方面采取针对性措施。
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是以人为本思想的体现,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是中华民族能够长久、永续发展的大计。我们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不断提高生态环境治理的效果。
【逻辑梳理】
本段是“总分”逻辑,主要从“依法、科学、精准治污”“攻坚治理重点地区大气污染”“加强配套设施建设”“壮大环保产业”这几个角度阐释如何“提高生态环境治理成效”。其中“依法、科学、精准治污”是“提高生态环境治理成效”的核心;“攻坚治理重点地区大气污染”“加强配套设施建设”“壮大环保产业”是具体阐述。
(六)保障能源安全
【政府报告节选】
保障能源安全。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发展可再生能源,完善石油、天然气、电力产供销体系,提升能源储备能力。
——摘自《政府工作报告》
【内容解读】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能源产业链运行受到较大冲击,国家能源局相继研究实施20多项具体举措,推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目前能源产业基本实现全行业复工复产,主要能源品种供应充足。
保粮食能源安全是“六保”任务之一,能源安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长期以来,我国能源的关注焦点过度集中在单一的能源成本方面,忽视了终端消费侧在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方面的责任。加之今年国际能源供应链紧张,复工延期、进度受阻,给我国能源行业持续稳定发展带来巨大冲击。需多措并举,提升我国能源生产和供应的能力。保持开发生产力度方面,国家能源局积极应对外部冲击,制定多元化保障策略,抓好开发和稳产增产,同时,大力发展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加快重大工程建设方面,提升管道等规划建设水平,提升电力等基础设施发展水平,大力培育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
【逻辑梳理】
本段是“总分”逻辑,从四个角度论述“如何保障能源安全”。其中“推动煤炭高效利用”“提升能源储备能力”是“保障能源安全”的基础措施,“发展可再生能源”“完善能源供销体系”是“保障能源安全”的升级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