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解读(四)
政府工作报告解读(四)
时政热点


依靠改革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增强发展新动能

(一)深化“放管服”改革

【政府报告节选】

深化“放管服”改革。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下,要调整措施、简化手续,促进全面复工复产、复市复业。推动更多服务事项一网通办,做到企业开办全程网上办理。放宽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登记经营场所限制。支持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以公正监管维护公平竞争,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摘自《政府工作报告》


【内容解读】

放管服,是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简称。

“放”:中央政府下放行政权,减少没有法律依据和法律授权的行政权;理清多个部门重复管理的行政权。“管”:政府部门要创新和加强监管职能,利用新技术新体制加强监管体制创新。“服”:转变政府职能减少政府对市场进行干预,将市场的事推向市场来决定,减少对市场主体过多的行政审批等行为,降低市场主体的市场运行的行政成本,促进市场主体的活力和创新能力。

“放管服”改革以简政放权放出活力和动力,以优化服务提供便利和品质,真正实现了政府职能的深刻转变,提高了群众满意度。同时,实践也已证明,“放管服”改革是激发市场活力、增强内生动力、释放内需潜力的战略举措。简政放权是民之所望、施政所向。

如何有条不紊、有的放矢推进“放管服”改革,考验着政府的眼光和管理者的智慧。既要落实放权的责任,也要堵住监管的漏洞,更要补齐服务的短板。把握好三者的关系,才不会走进“一放就乱、一乱就收、一收就死”的怪圈。因此,我们要让“放管服”形成以“放”为起点,以“服”为依归,以“管”为衔接的良性循环。

【逻辑梳理】

围绕“放管服”改革,“放”方面,强调“放宽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登记经营场所限制”;“管”方面,强调“公正监管维护公平竞争”;“服”方面,主要从“服务事项一网通办,全程网上办理”“支持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展开。本章节强调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下,简化手续,促进全面复工复产、复市复业。以上具体措施是工作维度分析的典型运用。


(二)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

【政府报告节选】

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推动中小银行补充资本和完善治理,更好服务中小微企业。改革创业板并试点注册制。赋予省级政府建设用地更大自主权。促进人才流动,培育技术和数据市场,激活各类要素潜能。

  ——摘自《政府工作报告》

【内容解读】

如何理解“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要素”指的就是生产要素。经济中的产品是由各个要素以一定的组织形式,最终生产出来形成收入(GDP)。这里主要包括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和数据等五大类。要素的市场化配置,简单讲就是由市场来决定谁应当拥有要素。

如何看待“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目前,我国商品和服务价格已经由原来的97%以上由政府定价,转变为97%以上由市场定价。但是,同商品市场相比,要素市场发育还不充分,存在市场决定要素配置范围有限、要素流动存在体制机制障碍、要素价格传导机制不畅等问题。这影响了市场对资源配置决定性作用的发挥,成为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的一个突出短板。因此,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是解决我国经济结构性矛盾、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根本途径,是解决制约全局深层次矛盾的重要突破口,对于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具有重要意义。

如何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价格机制是市场机制的核心。健全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最重要的是加快要素价格市场化改革,推动要素配置依据市场规则、市场价格、市场竞争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同时,深化“放管服”改革,打破行政性垄断,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进一步减少政府对要素的直接配置。确保各类所有制企业通过竞争等市场手段平等获取要素。

【逻辑梳理】

本段是“总分”逻辑,主要从“推动中小银行补充资本和完善治理”“改革创业板并试点注册制”“赋予省级政府建设用地更大自主权”“促进人才流动”“培育技术市场”“培育数据市场”等这几个角度阐释如何“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主要围绕各类生产要素,侧重于激活各类要素潜能。


(三)提升国资国企改革成效

【政府报告节选】

提升国资国企改革成效。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完善国资监管体制,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基本完成剥离办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国企要聚焦主责主业,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提高核心竞争力。

  ——摘自《政府工作报告》

【内容解读】

与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相比,今年的报告在国企改革方面的内容明显减少,这说明:一方面近年来国企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另一方面中央政府对国企改革提出了更加精准明晰的要求和期许。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疫情后的平稳恢复期,一直以国家经济“压舱石”著称的国企,必然要发挥与其地位相匹配的重要力量。但是目前的国企,仍然存在着诸多弱项与短板,如缺乏灵活高效的监管体制,国有企业办社会机构,主责主业不突出,等等。激活市场活力,首当其冲要激活国企热情,提升国资国企改革成效,为此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工作:第一,在“完善国资监管体制,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方面,探索更加科学高效的治理机制与监管制度;第二,在“剥离国有企业办社会智能”方面,让社会组织与机构分担国企压力,让其集中资源做强主业,轻装参与市场竞争;第三,在“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方面,既要落实市场化薪酬改革,还要推进市场化选人用人,实现能者上、庸者下、平者让。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漫步从头越”,国企改革非一日之功,我们相信在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中,国资国企必将脱胎换骨,蒸蒸日上。

【逻辑梳理】

本段是“总分”逻辑,主要从“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完善国资监管体制”“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这几个角度阐释如何“提升国资国企改革成效”,即说明国资国企提升改革成效需要通过具体行动落实国家政策,从而取得切实的改革成效。


(四)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

【政府报告节选】

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保障民营企业平等获取生产要素和政策支持,清理废除与企业性质挂钩的不合理规定。限期清偿政府机构拖欠民营和中小企业款项。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

  ——摘自《政府工作报告》

【内容解读】

民营经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经济力量。但是,民营经济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拦路虎”也颇为凶猛,如融资不易、转型困难、市场环境不公等。究其原因在于,一方面受疫情影响,国际经济陷入低谷,民营经济出口遭遇屏障。另一方面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迈进,民营企业在转型方面承担重压。此外,政府虽然出台多项扶持政策,但是落实效果不彰。

因此,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既是客观形势所迫,也是民营企业所需。这就需要:一方面,在政策上确保民营企业处于公平的竞争环境,清理废除不合理规定。另一方面,进一步减轻民营企业负担,清偿政府机构拖欠款项。此外,构建良好的政商关系,让“清”与“亲”成为主旋律,唱响良好的政风与社风。

【逻辑梳理】

本段是“总分”逻辑,主要从“获得生产要素与政策支持”“废除不合理规定”“清偿拖欠款项”“构建政商关系”这几个角度阐释如何“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是按照由基本要求到更高要求的逻辑展开的。这部分内容说明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需要为民营企业提供公平、轻松、健康的发展环境。


(五)推动制造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

【政府报告节选】

推动制造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大幅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发展工业互联网,推进智能制造。电商网购、在线服务等新业态在抗疫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要继续出台支持政策,全面推进“互联网+”,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

  ——摘自《政府工作报告》

【内容解读】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定盘星,失去了这个基底,实体经济的大厦会失去坚实的地基,国民经济也必然收到重创。尽管“中国制造”享誉全球,但这种名誉是靠“走量”赢得的,我们都知道,当前中国的制造业依然存在许多软肋,真正主导全球产业链的仍然是西方发达国家,他们在产品标准、技术规范、研发设计、市场营销、品牌运作等附加值较高的环节掌握着更多的话语权。可见,推动制造业升级迫在眉睫。

推动制造业升级需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要补短板,如从政策角度考虑,要大幅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为制造业企业减轻资金压力;从技术角度考虑,要发展工业互联网,推进智能制造。另一方面要另辟蹊径,如鼓励电商网购、在线服务等新兴产业的发展,全面推进互联网+,打造数字经济优势。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中国制造业的转型之路绝非是一蹴而就的,这需要每一个行业、每一家企业、每一位职工倾力而为,尽管路途艰辛,但是我们相信前方风景一定无限好。

【逻辑梳理】

本段是“总分”逻辑,主要从“补齐短板”“另辟蹊径”这两个角度阐释如何“推动制造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补齐短板”是指推动制造业升级要先解决自身既已存在的弱项短板,“另辟蹊径”是指通过发展新兴产业来进一步推动制造业升级。


(六)提高科技创新支撑能力

【政府报告节选】

提高科技创新支撑能力。稳定支持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引导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加快建设国家实验室,重组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发展社会研发机构。深化国际科技合作。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实行重点项目攻关“揭榜挂帅”,谁能干就让谁干。

  ——摘自《政府工作报告》

【内容解读】

科技创新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由之路,尽管政府一直强调且致力于科技事业的发展,但是在各个领域中仍然存在着科技创新意识不强、创新能力不足、创新成果无用的窘状。究其原因在于:一方面,企业公司短视逐利,不愿意投入大量资金用于科技研发,只知走山寨抄袭的“巧路”;另一方面,相关科研院所、单位的硬件设备、研发人才供不应求,难以取得突破性研发成果;此外,研发成果停留于白纸黑字,应用效果不理想,不仅难以创造价值,反而削弱研发热情。

当今世界,发展速度早已不是各国竞争的“杀手锏”,对致力于提质发展的中国而言更是如此。科技创新是提质发展的点睛之笔,为此我们必须在提高研究质量方面深思熟虑,在国家合作方面开放包容,在支持产权保护方面严抓狠管,在用人识人方面知人善任。

未来是科技的未来,科技是未来的科技。只有大力发展科学技术,积极倡导创新创造,中国经济才能在世界经济舞台傲视群雄,中国也才能在全球舞台上大放异彩。

【逻辑梳理】

本段是“总分”逻辑,主要从“科技研究”“国际合作”“知识产权保护”“知人善任”这几个角度阐释如何“提高科技创新支撑能力”,是按照从基础保障到多管齐下的逻辑展开的。这部分内容说明提高科技创新支撑能力需要以提升科学研究水平为基础,通过科学的人才机制、包容的国际合作、完善的法律制度为其提供坚实支撑。


(七)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政府报告节选】

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化新一轮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新建一批双创示范基地,坚持包容审慎监管,发展平台经济、共享经济,更大激发社会创造力。

  ——摘自《政府工作报告》

【内容解读】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在谈到“依靠改革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增强发展新动能”时指出,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体现出创新能力的增强,创业水平的提升能挖掘市场潜力。

创新是社会进步的灵魂,创业是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创新和创业共生共存,是突破我国发展瓶颈的一柄利刃。为进一步系统性优化创新创业生态环境,充分释放全社会创新创业潜能,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国务院印发《关于强化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入发展的意见》,从“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拓展企业融资渠道”“促进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完善人才流动激励机制”“创新政府管理方式”五个领域提出政策措施。

与此同时,大众创新万众创业在政府报告中再次提及,也充分显示出国家坚持创新为本,人才优先,改革先行,市场主导,价值创造,共享共建的的战略眼光。

【逻辑梳理】

本段是“总分”逻辑,主要从“创新改革试验”“新建示范基地”“坚持包容审慎监管”这几个角度阐释了如何“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即说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需发展平台经济、共享经济,激发社会创造力。

职位表.xls


模考大赛
把握实战机会  了解岗位竞争
立即报名
数百万用户正在使用的公考、教师、司法、考研、建造、医疗、会计考试的提分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