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今年发展主要目标和下一阶段工作总体部署
(一)今年发展主要目标
【政府报告节选】
综合研判形势,我们对疫情前考虑的预期目标作了适当调整。今年要优先稳就业保民生,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6%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5.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5%左右;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下降。
需要说明的是,我们没有提出全年经济增速具体目标,主要因为全球疫情和经贸形势不确定性很大,我国发展面临一些难以预料的影响因素。
——摘自《政府工作报告》
【内容解读】
政府通过综合研判疫情影响与过去一年发展形势,没有明确提出GDP增长目标,而是将政策重点转向稳就业与保民生和打赢脱贫攻坚战上,这是明智的、理性的、长远的。
原因在于:1.从外部环境看,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范围迅速蔓延,增加了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从内部环境看,新冠肺炎疫情造成国内就业形势严峻,通货膨胀率上升,居民收入不稳、弱势群体生活困难多、日常生产阻滞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民生生活,降低了群众的生活幸福感,鉴于此,我党政府工作的当务之急是稳定就业,保障民生。2.今年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扶贫和社会保障是实现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疫情对如期实现全面脱贫的确造成一定的冲击。为了兑现党对人民的承诺,为了实现全面小康,为了完成第一个一百年目标,我党需要将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工作重点。
【逻辑梳理】
以上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的发展目标是优先做好稳就业保民生,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主要从“提高就业率,降低失业率”“稳定消费价格”“增加居民收入”“实现全面脱贫”“降低能耗与污染”这几个并列角度进行阐释,是按照由浅入深的逻辑进行分析的。
(二)下一阶段工作总体部署
【政府报告节选】
就业优先政策要全面强化。财政、货币和投资等政策要聚力支持稳就业。各地要清理取消对就业的不合理限制,促就业举措要应出尽出,拓岗位办法要能用尽用。
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完成的硬任务,要坚持现行脱贫标准,强化扶贫举措落实,确保剩余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健全和执行好返贫人口监测帮扶机制,巩固脱贫成果。要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实现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加强重大风险防控,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
——摘自《政府工作报告》
【内容解读】
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稳意味着收入稳、民生稳。被放在“六稳六保”首位的就业对整个社会生产和发展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新冠肺炎疫情使得企业开工复工普遍推迟,劳动者返岗复工相应延后;再加上市场招聘需求相对减少,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难度增加,这些都将增加群众的就业压力。就业不稳,民心就不稳,民心不稳,社会发展就不稳。为此,我党下一阶段工作的当务之急是稳就业,这就要推进就业优先政策。
2020年是我国实现全面小康,实现全面脱贫的收官之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最艰巨的任务就是脱贫攻坚,这是一个标志性指标。然而,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对贫困地区的脱贫攻坚产生一定冲击,如:制约贫困户外出务工增收,加大农户生产经营的困难,推迟扶贫项目开工时间等。为了履行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为了实现全体民众的夙愿心愿,必须要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必须要将全面脱贫作为我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然而,当前我国环境形势依然严峻,大气、水、土壤等污染问题仍较突出,广大群众热切盼望加快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所以说,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既是改善环境民生的迫切需要,也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当务之急。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光明前景和风险隐患并存、重大胜利和伟大斗争共进的态势下展开的。习总书记曾反复强调增强忧患意识、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领导全党成功应对各种风险挑战,保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航船乘风破浪、勇往直前。然而,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中,难免会面临世界局势之变,难免会面临国内的矛盾叠加、风险隐患,这都需要我党加强重大风险防控。
【逻辑梳理】
以上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下一阶段的工作部署要从“就业”“脱贫”“污染防治”“风险防控”等层面进行展开。首先,从“宏观政策支持”“微观政府扶持”的角度阐释如何“强化就业优先政策”,体现了由宏观到微观的分析逻辑;其次,从“剩余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监测帮扶返贫人口”的角度阐释如何“脱贫”,是主体分析法的典型运用;再次,从“蓝天保卫战”“碧水保卫战”“净土保卫战”的角度阐释如何“实现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体现了自上而下(从天到地)的分析逻辑;最后,宏观阐释要加强重大风险防控,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整体按照由浅入深、由小到大的逻辑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