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招聘考试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26年招聘84人的公告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26年招聘84人的公告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26年招聘84人的公告
医疗招聘考试

招聘84人41个岗位

报名时间
2025/10/15-2025/11/30
报名网站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26年编外招聘

历史悠久始建于1899年(光绪25年),至今126年历史。


实力雄厚连续多年入选“中国医院竞争力•顶级医院排名100强榜单”,并在“中国医院竞争力•省会市属医院100强榜单”位列前三。广东省首批三级甲等医院,广东省高水平医院“登峰计划”重点建设医院和广州市高水平医院、研究型医院建设单位。2024年获批广州市首家“国际认证标准医院”资格。连续5年荣获“全国医疗机构最佳雇主”称号,连续2年荣获“全国医疗机构最受大学生欢迎奖10强”称号。


学科齐全专业学科73个(含临床学科56个,医技学科17个),其中血液内科、消化内科、老年病科和泌尿外科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消化病学为广东省医学重点学科;普外科等21个专科为广东省临床重点专科。广东省肿瘤介入诊治联合重点实验室为广东省重点实验室,临床分子医学及分子诊断实验室为广东省医学重点实验室;拥有24个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专业基地。医院专业设备总值超9亿元,拥有双源CT、3.0TMRI、PET-CT、达芬奇手术机器人、DSA等。


人才济济现有职工人数4307人,其中博士生导师61人,硕士生导师275人,各类国家级、省市级人才称号共计188人次;柔性引进诺贝尔奖获得者、美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医学院院士、国家杰青、国家优青等特聘教授、客座教授83人。近五年,医院获各级课题立项500余项,资助经费超过1亿元。其中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58项,发表SCI论文500余篇,且在Nature、Cell、Blood等国际顶尖期刊发表多篇高影响力论文。


前景广阔目前由本部、南沙医院和鹤洞分院三个院区组成,一院三区同品质发展。编制床位2970张,2024年全院总诊疗人次288.15万人次,总出院人数11.36万人次。拥有3000㎡医学研究与创新转化中心科研平台。2013年挂牌“广州消化疾病中心”,2017年挂牌华南理工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24年成立广州医科大学输血与血液病研究所、广州介入医学中心、“广东省肿瘤介入诊治联合重点实验室”揭牌。医院拥有1个广东省医学重点实验室,4个广州市医学重点学科,4个广州市重点实验室:血液病学重点实验室、消化肿瘤重点实验室、消化病重点实验室、胃肠病学重点实验室。


未来,医院将依托国家、省临床重点专科平台,以输血与血液病研究所、广州消化疾病中心为龙头,进一步推进医学高层次人才培养,加快构建具有引领效应的一批高水平专科群如广州再生障碍性贫血诊疗中心、广州老年疾病诊疗中心等,打造科研临床综合体,搭建转化与精准治疗的平台,全力推动研究型医院高质量发展,助力百年名院与改革开放最前沿的广东省一起勇攀高峰。


招聘岗位


(一)博士后招聘


1.招聘岗位:


科研型博士后(长期招聘):在站期间专职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在站时间一般为2年。


临床型博士后:在站期间同时从事临床医疗和科学研究工作,完成住院医师或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相应要求(已取得培训证书者不做要求),在站时间一般为2-3年。


博士后导师及研究方向


序号

学科方向

姓名

招收类型

研究方向

1

输血医学科

付涌水

科研型

临床型

输血不良反应和输血相关免疫

2

魏亚明

科研型

临床型

输血免疫,细胞治疗

3

血液内科

王顺清

科研型

临床型

再生障碍性贫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和多发性骨髓瘤,包括遗传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和获得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以及多发性骨髓瘤的发病机制及其规范化诊治

4

朱志刚

临床型

老年人贫血、出凝血障碍、恶性血液与实体肿瘤疾病的预防与治疗研究

5

张玉平

临床型

造血干细胞移植,再生障碍性贫血诊疗,细胞免疫治疗

6

王彩霞

临床型

白血病的发病机制及诊疗,造血干细胞移植相关并发症的发病机制及诊疗

7

许昕

临床型

老年血液肿瘤的耐药基因调控机制与临床转化,老年多系统退行性疾病细胞疗法的机制与临床转化

8

黄金棋

科研型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神经免疫发病机制,CDR3为靶点的多发性骨髓瘤、淋巴瘤等精准免疫调控技术研发,以及基于多模态人工智能的血液病诊疗新技术开发

9

消化疾病中心-

结直肠肛门外科

曹杰

科研型

临床型

胃癌、结直肠癌的规范化诊疗及微创治疗;结直肠癌的分子学发生机制;结直肠癌的流行病学及其危险因素研究

10

杨平

临床型

结直肠恶性肿瘤临床与基础研究;胃肠道功能障碍与中枢神经系统的交互作用

11

消化疾病中心-

消化内科

周永健

科研型

临床型

基于肠道微生态多组学分析与标准化肠道菌群重建的消化系统疾病诊疗技术

12

王红

科研型

临床型

肠道微生态与消化系疾病的基础与临床转化研究,肠菌与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相关性研究

13

贾林

科研型

临床型

急性胰腺炎伴腹腔内高压的诊治以及微生态研究;行为消化病学以及难治性功能性胃肠病的诊治研究

14

聂玉强

科研型

临床型

肠道微生态与消化系疾病的基础与临床转化研究

15

李康保

临床型

老年消化肿瘤(包括:消化肿瘤的信号通路、铁死亡、免疫状态、癌旁组织、耐药机制等)

16

黄红丽

临床型

炎症性肠病及肠道微生态的临床和基础研究;基于肠道微生物-免疫轴的炎症性肠病诊治;肠道菌群移植治疗炎症性肠病的转化研究

17

消化疾病中心-

胃肠、疝和腹壁外科

王强

临床型

肠道良恶性疾病的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以及快速康复治疗研究;国际标准的胃肠道肿瘤术前术后放化疗研究;代谢综合征的精准减重微创手术治疗研究;腹股沟疝及切口疝治疗研究;结直肠肛门良性疾病(混合痔、肛瘘等)手术治疗研究

18

孙政

临床型

消化道肿瘤发病机制分子生物学研究;大肠癌早期筛查、预防与治疗研究

19

消化疾病中心-

肝胆胰外科

陆敏强

科研型

临床型

肝细胞癌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肝细胞癌的转化医学研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肝移植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20

罗时敏

临床型

肝胆外科,外科营养支持

21

泌尿外科

戴奇山

临床型

前列腺癌发生,发展及预后的机制

22

钟惟德

科研型

临床型

前列腺炎症肿瘤与代谢,泌尿外科学,擅长泌尿系疾病诊断和治疗

23

韩兆冬

临床型

泌尿系肿瘤脂代谢重编程

24

熊思维

临床型

机器人辅助腔镜手术在泌尿外科中的应用;肿瘤微环境的动态变化、脂代谢的异常调控以及线粒体功能性改变在泌尿系肿瘤发生、发展及耐药过程中的机制及临床转化研究

25

汤平

临床型

PSA及其相关参数在前列腺癌诊断和预后中的作用

26

叶剑恒

科研型

泌尿系肿瘤的分子诊断;前列腺癌代谢重编程的分子调控机制;前列腺癌治疗抵抗的表观遗传调控机制。

27

梁宇翔

临床型

肿瘤代谢和肿瘤转移进展机制

28

肾内科

梁鸣

科研型

临床型

肾脏病理、动静脉内瘘内膜增生机制以及远程控制药物递送载体阻断动静脉内瘘等

29

何凤

科研型

临床型

糖尿病肾病的炎症与免疫调控;糖尿病肾病代谢、免疫稳态、炎症调节机制与疾病防控

30

黄玉宇

临床型

老年急性肾损伤(AKI)的机制研究,老年慢性肾脏病、代谢性疾病的预防与治疗研究

31

呼吸内科

赵祝香

科研型

临床型

COPD的病因、发病机制和临床防治

32

马为

科研型

临床型

呼吸系统感染与肿瘤以及衰老的相关研究

33

陈劲龙

临床型

老年脑肺综合征、老年认知障碍、老年运动障碍

34

魏树全

临床型

急性肺损伤、肺部肿瘤

35

赵俊

临床型

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的基础与临床转化研究

36

心血管内科

刘震

临床型

冠脉介入、心电生理诊疗

37

杨崇哲

科研型

老年心力衰竭的分子与免疫机制及临床转化,免疫细胞介导的血管重构机制,骨质疏松与心血管疾病的共病机制及临床转化

38

刘东辉

科研型

糖脂代谢、氧化应激和炎症对动脉粥样硬化及血管衰老的影响

39

刘城

科研型

临床型

微血管稳态失衡与重建(血管新生);心血管相关疾病分子与遗传流行病学(精准医学);肿瘤心脏病学

40

陈平安

临床型

心力衰竭发病机制研究,高血压、心力衰竭的预防和治疗研究

41

内分泌科

何凌

科研型

临床型

内分泌与自身免疫,代谢性疾病,糖尿病

42

秦庆新

临床型

代谢性疾病,糖尿病,甲状腺眼病

43

风湿免疫科

蔡小燕

临床型

风湿免疫疾病的临床及基础研究

44

肿瘤科

伍勇

科研型

临床型

肿瘤放射治疗,非编码RNA对放射敏感性的调控作用,放疗与免疫的协同作用

45

心脏大血管外科

陈海生

临床型

主动脉夹层的机制研究及脏器保护、房颤机制、成人心脏外科相关的急性肾损伤的潜在生物标志物研究及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内皮的机制研究

46

骨科

严瀚

临床型

智能数字化精准外科手术研究,脊柱外科,3D打印与虚拟仿真在脊柱侧弯的精准诊疗

47

杨运发

科研型

临床型

骨与软组织急慢性损伤、骨肿瘤、骨质疏松、骨关节畸形”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48

肖文德

科研型

临床型

骨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脊髓损伤、骨质疏松等相关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49

温世锋

科研型

临床型

脊髓损伤机制研究和椎间融合器的研发

50

王新亮

临床型

骨关节疾病与运动损伤性疾病诊治

51

刘永轶

临床型

人工关节、骨关节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52

刘恩志

临床型

脊柱相关疾病微创手术治疗

53

鞠洪斌

临床型

脊柱外科内镜微创手术的手术和解剖研究;间充值干细胞的成骨基础研究

54

高兴华

临床型

关节周围骨肉瘤发生机制、转移机制及抗癌耐药的科研工作;骨关节炎慢性疼痛的发生机制研究

55

烧伤整形美容与创面修复科

杨荣华

科研型

临床型

创面修复、皮肤再生、干细胞、外泌体及纳米材料相关领域的基础及临床研究

56

甲状腺外科

徐波

科研型

临床型

甲状腺肿瘤分子病理与早期诊断和干预,甲状腺功能亢进及甲状旁腺疾病的相关研究

57

麻醉科

郑彬

临床型

手术/创伤后神经认知以及情绪障碍的机制研究,高危高龄危重病人围术期管理策略优化以及基于机器学习的围术期大数据研究

58

程傲冰

临床型

对新型可遗传编码的神经递质荧光探针的研究;对阿尔茨海默病、中风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研究;全麻药物和局麻药物在各种临床场景的应用研究。

59

重症医学科

杨智

临床型

危重症患者(主要是脓毒症患者)临床大数据清洗分析

60

神经内科

汪鸿浩

科研型

临床型

神经系统疾病的炎症和免疫机制研究

61

欧阳樱君

临床型

脑血管疾病防治、脑认知障碍早期诊疗策略等研究

62

彭郁

科研型

周围神经病、运动神经元病、自身免疫性脑炎的机制和防治研究

63

神经外科

吕建平

临床型

脑血管病医工交叉领域研究

64

精神心理科

张璐璐

临床型

常见精神疾病的神经炎症、脑影像及整合强化治疗的机制研究

65

妇产科

况燕

科研型

临床型

子宫内膜异位症及妇科肿瘤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妇科领域微创技术的应用研究

66

王小霞

临床型

子宫腺肌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卵巢恶性肿瘤转移、侵袭性研究及化疗耐药研究

67

生殖医学中心

夏薇

临床型

外泌体微小RNA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中分子机制和临床应用研究,POI发病机制研究和生育力保护

68

男性专科

卢剑铭

科研型

恶性肿瘤的分子分型和治疗抵抗

69

眼科

冷云霞

临床型

儿童近视防控、青光眼防治、视网膜黄斑部疾病及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等的临床研究及青少年近视发病机制和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再生的基础研究

70

高宗银

临床型

白内障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各类功能性人工晶状体的临床与转化研究,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治临床研究

71

邱海江

临床型

红光治疗近视的实验研究,光生物调节与视网膜疾病关系研究

72

张跃红

临床型

视网膜微血管病变发病机制研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预防与治疗研究

73

口腔科

黄磊

临床型

腭裂发生机制研究,疑难种植牙修复创新方法研究

74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何龙

临床型

头颈肿瘤免疫微环境,头颈恶性肿瘤综合治疗并发症基础和临床研究

75

孟庆翔

临床型

鼻科学相关的临床及科学研究

76

中医科

邓聪

临床型

肌肉萎缩类疾病防治研究;膏方抗衰老研究;中医药防治慢性肾脏病研究

77

康复医学科

兰月

科研型

临床型

吞咽障碍的生物力学及功能重组机制、经颅磁刺激精准靶向治疗及脑可塑性等研究

78

张瑾

临床型

各类肌肉骨骼疾病康复、骨科康复、运动损伤康复;认知障碍的基础机制研究;肌骨疾病的预防与治疗研究

79

检验科

徐邦牢

科研型

临床型

肿瘤及感染性疾病的分子诊断

80

刘大渔

科研型

基于微流控芯片的感染性疾病快速、高内涵诊断;基于微流控芯片的肿瘤个体化精准诊断

81

放射科

魏新华

科研型

临床型

采用功能成像、分子成像及机器学习方法对抑郁症、卒中后吞咽障碍及帕金森病进行神经机制及临床转化研究

82

杨蕊梦

科研型

临床型

恶性肿瘤分子-智能影像及磁共振新技术研究

83

刘伟锋

临床型

心胸部、腹盆腔疾病医学影像、人工智能及分子影响研究

84

吴梅

科研型

临床型

骨关节系统、盆腹部、乳腺疾病、鼻咽癌影像诊断及磁共振新技术研究

85

郭媛

科研型

临床型

乳腺疾病医学影像及人工智能及分子影像的研究

86

吴红珍

临床型

肝细胞癌影像学、免疫治疗、影像组学和肿瘤微环境等方面的研究

87

病理科

杨静

临床型

胰腺导管腺癌的表观调控及免疫微环境的相关性研究;肿瘤出芽在胰腺导管腺癌中的预后评估价值及其形成机制的研究

88

超声医学科

胡志文

临床型

超声空化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多模态超声对疾病诊断与治疗的基础和临床研究

89

马穗红

临床型

超声医学新技术应用研究及人工智能的研究

90

临床医学研究所

杜步婕

科研型

可肾清除纳米材料与生物体的界面作用并基于此实现疾病早期诊断和治疗等应用

91

刘勇

科研型

阿尔茨海默症、肌萎缩侧索硬化症和帕金森病等疾病的预防与治疗研究

92

段玉友

科研型

人多功能干细胞定向分化及其机理研究,干细胞在组织器官的功能修复与替代的作用,干细胞源的功能细胞在生物医药的应用;基于干细胞的类器官的构建和应用;肿瘤干细胞的转化机理及其在临床上促发肿瘤发生发展、转移和复发中的作用研究;组织损伤修复和再生,结合生物材料,建立基于干细胞或基于干细胞产物的组织损伤修复、再生研究

93

谢华锋

科研型

嵌合抗原受体-巨噬细胞的开发和应用;再生障碍性贫血致病基因鉴定和发病机制的探究;组蛋白修饰在血液发育及免疫细胞活化中的调控;规模化制备人造血小板方案的探索

94

占美晓

科研型

抗肿瘤转移的机制与干预策略研究,介入医疗机器人的创新研制

95

曹紫洋

科研型

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及纳米医学

96

左艳芳

科研型

脑高级认知功能的神经环路机制研究

97

刘雨丰

科研型

肠道炎症性疾病的免疫调控机制


2.岗位条件:


(1)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科研诚信,秉承学术良知,恪守学术道德规范,严谨治学。


(2)身心健康,具有正常履行职责的身体条件和心理素质。


(3)年龄原则上不超过35周岁。


(4)取得博士学位,且获得博士学位一般不超过3年(如为2026年应届博士毕业生,须在当年取得博士学位)。


(5)主持省部级及以上课题或以第一作者(排名第一)/通讯作者(排名最后)发表高质量论文者优先。


(6)须全职在院工作,原则上不接受在职人员的申请,不招收党政机关领导干部在职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3.福利待遇:


(1)年薪待遇:可高达60+万元,额外享受医院优厚的科研奖励;


(2)科研经费:享受广州市博士后科研启动经费资助20万元(以上级政策为准);


(3)科研条件:医院拥有超过3000㎡的科研平台,已购置多种先进的大型科研仪器设备,可满足高水平科学研究需求,且博士后合作导师队伍基本完成全学科覆盖;


(4)支持服务:医院鼓励和支持博士后在站期间申报国家、省、市的各类博士后人才项目和研究项目,予以定期指导,获得项目资助的,可按相关规定享受待遇;


(5)职称评审:在站期间可享受本院职工同等职称评审政策;


(6)在站时间:博士后在站时间一般为2-3年,在站满21个月并达到出站条件,即可申请出站;


(7)出站待遇:出站考核合格及以上者择优留院,且考核优秀或符合条件可申请参加公开招聘纳入广州市事业编制。留院者可申请广州市安家费(以上级政策为准)和医院安家费等,各类补助待遇超过100万元。


(二)应届毕业生及社会人员招聘


1.招聘岗位


序号

招聘岗位

招聘人员类型

拟聘人数

学历学位要求

专业要求

专业技术资格要求

是否需要规培证

其他要求

1

血液内科

医师

不限

1

博士研究生

血液内科

医师及以上

不限

1

硕士研究生及以上

血液内科

医师及以上

2

肾内科医师

不限

1

博士研究生

内科学

医师及以上

3

心血管内科

医师

不限

1

博士研究生

内科学、中西医结合(心血管内科方向)

医师及以上

4

神经外科

医师

应届生

1

博士研究生

神经外科

医师及以上

社会

人员

1

博士研究生

神经外科

主治医师及以上

5

心脏大血管外科医师

不限

1

硕士研究生及以上

外科学、内科学

副主任医师及以上

6

妇科医师

不限

1

博士研究生

妇产科学或

肿瘤学

医师及以上

不限

1

硕士研究生及以上

中医学或者中西医结合

(妇科方向)

医师及以上

有工作经验者优先

7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医师

不限

1

硕士研究生及以上

耳鼻喉相关

专业

医师及以上

主治及以上专业技术资格者,学历学位可放宽至硕士研究生

8

口腔科医师

不限

1

硕士研究生及以上

口腔颌面

外科学

医师及以上

四证合一

9

鹤洞分院口腔科医师

不限

2

硕士研究生及以上

口腔临床医学

医师及以上

10

眼科医师

应届生

1

硕士研究生及以上

眼科学

医师及以上

11

眼科视光师

不限

1

本科及以上

眼科学/

眼视光学

技师及以上

12

鹤洞分院眼科医师

不限

1

硕士研究生及以上

眼科学

副主任医师及以上

三甲医院眼科或眼科专科医院工作经验5年以上,熟练掌握白内障等眼前段手术。能独立开展玻璃体视网膜手术者优先录取。

13

输血医学科

技师

不限

1

硕士研究生及以上

临床检验诊断学

技师及以上

有工作经验者优先

14

检验科技师

不限

2

硕士研究生及以上

本科临床医学或医学检验

技术

无要求

15

超声医学科

医师

应届生

1

博士研究生

临床医学或影像医学与

核医学

医师及以上

应届生

1

硕士研究生及以上

临床医学或影像医学与

核医学

医师及以上

16

麻醉科医师

不限

2

硕士研究生及以上

麻醉学

医师及以上

17

重症医学科

医师

不限

1

博士研究生

重症医学、急诊医学、内科学

医师及以上

18

急诊科医师

不限

1

硕士研究生及以上

急诊医学、内科学、重症医学

医师及以上

19

动物房技术员

不限

1

硕士研究生及以上

兽医相关专业

无要求

要求有兽医资格证,会实验小动物操作技能

20

信息中心工程师

不限

1

硕士研究生及以上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大数据分析与人工智能、生物医学工程(偏算法类)、管理信息系统等相关专业

无要求

21

南沙医院心血管内科

医师

不限

1

硕士研究生及以上

内科学

医师及以上

22

南沙医院胸外科医师

不限

1

硕士研究生及以上

外科学、肿瘤学

医师及以上

23

南沙医院麻醉科医师

不限

1

硕士研究生及以上

麻醉学

医师及以上

24

南沙医院急诊科外科

医师

不限

1

硕士研究生及以上

外科学

医师及以上

25

南沙医院重症医学科

医师

不限

1

硕士研究生及以上

内科学、重症医学

医师及以上

26

南沙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医师

不限

1

硕士研究生及以上

耳鼻咽喉科学

医师及以上

27

南沙医院口腔科医师

不限

2

硕士研究生及以上

口腔医学

医师及以上

28

南沙医院康复医学科

医师

应届生

1

硕士研究生及以上

康复医学与理疗学、针灸推拿学、中西医结合

医师及以上

29

南沙医院康复医学科

技师

应届生

1

硕士研究生及以上

康复医学与理疗学、或运动康复学等专业

技师及以上

无要求

30

南沙医院放射科医师

不限

1

硕士研究生及以上

影像医学与

核医学

医师及以上

31

南沙医院输血医学科

医师

不限

1

硕士研究生及以上

内科学

医师及以上

具有输血专业相关工作经验者优先

32

南沙医院中医科医师

不限

1

硕士研究生及以上

中医学、中医针灸推拿、中西医结合

医师及以上

有中医外治法特殊技能者优先

33

南沙医院介入放射科

医师

不限

1

硕士研究生及以上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放射影像学、外科学

医师及以上

34

护理人员

不限

45

本科及以上

护理学

无要求

应届毕业生要求本科及以上学历学位,非应届毕业生要求取得本科以上学历,2年三甲医院工作经历

35

PICC专科护士

社会人员

2

本科及以上

护理学

无要求

三甲医院儿科病区工作五年以上经历,有PICC置管证书且能熟练掌握儿童PICC置管技术,儿童血液专科的护士优先


2.岗位条件:


(1)沟通能力强,有团队合作精神;


(2)年龄要求:原则上要求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及硕士研究生年龄30周岁及以下、博士研究生年龄35周岁及以下,有工作经验者年龄不做要求;


(3)英语条件:学历学位要求为博士研究生岗位需取得全国大学英语六级425分及以上,其余岗位需取得全国大学英语四级425分及以上;具有两年及以上国(境)外学习工作经验者,英语条件不作硬性要求;


(4)应聘者应于报到前取得相应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及岗位要求的其他证明材料,应届毕业生要求于2026年12月31日期间取得毕业证书(含持国(境)外学历学位证书人员);应聘要求有规培证的岗位者需取得专业型学位或经过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并于2026年8月前取得合格证书;


(5)主持省部级及以上课题或以第一作者(排名第一)/通讯作者(排名最后)发表高质量论文者优先。


医院具有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入职后表现优异者,在事业编制、出国研修、科研脱产、人才项目申报、入选青年人才培育计划、在职人员后续学历(学位)攻读、岗位聘用、职称晋升、研究生招生等方面可优先推荐。


报名渠道


投递链接:https://personnel.gzhosp.cn/service/zhaopinFront/resume_1.html


投递二维码:


咨询电话:总院姜老师020-81097061/南沙医院季老师22903806


简历投递截止日期:2025年11月30日(博士后岗位常年招收)



职位表.x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