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 言
2015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人事考试中心研究制定并颁布了《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分类考试公共科目笔试考试大纲(试行)(2015年版)》,自此,事业单位出现了多省联考。基于事业单位不同招聘岗位对人的能力素质有不同要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分类考试公共科目笔试分为综合管理类(A类)、社会科学专技类(B类)、自然科学专技类(C类)、中小学教师类(D类)和医疗卫生类(E类)五个类别。
中小学教师类(D类)主要适用于中小学和中专等教育机构的教师岗位。笔试科目包括《职业能力倾向测验》和《综合应用能力》。《职业能力倾向测验》考试时限为90分钟,总题量为100道,满分为150分。2015年-2019年上半年考试中:常识判断25题,言语理解与表达30题,判断推理20题,数量分析(数量关系+资料分析)10题,策略选择15题。2019年下半年考试中,常识判断20题,言语理解与表达25题,判断推理25题,数量分析15题,策略选择15题。2020年-2024年考试中,常识判断20题,言语理解与表达25题,判断推理30题,数量分析15题,策略选择10题。
2015年-2024年事业单位联考考试日期及参加省市区如表所示:
一、常识篇
一、知识模块及题量分析
《职业能力倾向测验(D类)》(中小学教师类)主要适用于中小学和中专等教育机构的教师岗位,常识判断是其考查内容之一,主要测查报考者应知应会的基本知识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分析判断的基本能力,重点测查教育教学素质,涉及教育、人文、科技、地理、法律、政治、经济、管理等方面。2015-2019年上半年,每年考查25道题目,2019年下半年-2024上半年,每年考查20道题。整体来看,常识判断考查的重点是教育常识(教育学、心理学)、人文常识(文化常识、文学常识和历史常识)、科技常识(物理常识、化学常识、生物常识、生活常识和科技理论与成就)、地理常识(自然常识和国情社情)、法律常识。
具体而言,教育方面,15-19年上半年题量大致保持稳定,在6-8道题之间,19年下半年-23年上半年题量减少为5道题,23年下半年-24年上半年题量减少至5道以内;人文方面,题量不一,但是近年稳定在5道以内;科技方面,题量较多,近年每次考试稳定在5道以上;地理方面,题量逐年减少;法律方面,19-24年真题中共考查过15道法律常识题目,每次考试题量大体稳定在2 道以内,其中2019年共考查2道,2020年共 2道,2021年3道,2022年上半年考查2道,2022年9月考查3道,2023年共考查2道,2024年上半年考查3道;政治考查近几年维持在3道题左右,多考查时政知识;管理、经济方面,近年偶有涉及,且题量多数为1道。
二、重点知识模块分析
(一)教育常识
2015年-2019年上半年平均考查7道,约占总题量的30%;2019下半年-2023上半年,考查题量5道,约占总题量的25%;2023下半年,考查题量3道,约占总题量的15%。2024上半年,考查题量4道,约占总题量的20%。考查内容为《教育学》《心理学》《新课程改革》的相关知识。考生需学习《教育学》《心理学》《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知识,理清知识脉络,掌握高频考点。
(二)人文常识
人文常识考查内容十分广泛,主要考查文学常识、文化常识和历史常识。考查方式灵活多样,不时会出现创新题。文化常识高频考查诸子百家、儒释道三教、二十四节气、音乐曲艺、书法绘画、古典园林、古代建筑、瓷器、中医药文化、少数民族文化、中国古代名家言论、西方文明成果等;文学常识高频考查古典文学(诗词、戏曲、小说)、现当代文学(名家名作、毛主席诗词)、外国文学(名家名作);中国历史高频考查古代著名战役、古代重要改革、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古代选官制度、少数民族政权、成语典故等,我国近现代史偶有涉及,比如近代重要历史事件(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甲午中日战争等);世界历史主要考查两次世界大战相关内容。
(三)科技常识
科技常识考查内容较为广泛,主要考查物理常识、化学常识、生物常识、生活常识、科技理论与成就和计算机知识。物理常识高频考查力学(如重力、压强)、光学(如反射、折射)、热学(如物态变化)、声学(如三要素)和电磁学(如电磁波、无线通信)、识别系统等;化学常识高频考查常见的金属及其合金、酸碱盐、重要的气体(如臭氧、一氧化碳)、有机物(如酒精、甲醛)、无机非金属(如碳、硅);生物常识高频考查传染疾病(如鼠疫)、植物(如热带农作物)、动物(如动物分类)、微生物(如真菌、细菌)、人体(如六大营养元素、消化和吸收、激素调节、血液循环)、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植物细胞构成;生活常识高频考查垃圾分类、日用工具(如汽车)、饮食健康、救灾避险、伤口处理等;科技理论与成就高频考查近年我国各领域的重大科技成果,如大国重器、航空航天、现代科学技术、新能源(如核能)等。
(四)地理常识
地理国情主要考查与地理环境相关的自然常识,如宇宙天体、地球运动与构造、地质地貌、天气气候、山河湖海、自然灾害、自然资源等,也考查与国计民生相关的国情社情,如工农业生产、城市规划、人口经济、环境保护,也会偶尔涉及世界地理的内容,如2023年考查了世界地理中的典型运河和海峡。
(五)政治常识
根据真题来看,政治部分主要考查时事政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需要注意的是,时政主要是通过对一年来国内国际时事知识的测试,了解应考者获取新知识与信息的能力。
时政就内容来看,重点准备重要会议讲话比如两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等;重要文件比如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央一号文件、政府工作报告、《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条例》、《求是》杂志的重要文章等;重要科技比如新一代人造太阳“中国环流三号”、载人飞船“神舟十八号”、探月工程“嫦娥六号”、新一代载人飞船“梦舟”,月面着陆器“揽月”、全球运力最大固体火箭“引力一号”、全球首座第四代核电站“华能石岛湾高温气冷堆核电站”、中国第5个南极科考站“中国南极秦岭站”等;重要人物比如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时代楷模、未来科学大奖获得者等;重要事件比如周年纪念(建交周年等)、重要纪念日(全国生态日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等。
(六)法律常识
根据题库收集到的真题来看,2015年至2024年上半年,联考D类在15次考试中共考查34道法律常识题目。其中,2015年至2018年间,除了2018年上半年考查6道题外,其他年份基本每次考查2-3道题;2019上半年至2024上半年间,除了2019下半年没考查之外,其他年份基本每次考查1-3道题。由此可以看出,联考D类考试中法律常识题目每次考试题量不多,且题量比较稳定,基本在1-3道题左右。
从细分科目来看,2015至2024年上半年,联考D类考试法律常识考查范围覆盖法理学、宪法、民法典、刑法、行政法、劳动法、诉讼法和其他法八大科目。但2015年至2018年考试已比较久远,参考价值不大,因此,从2019年至2024年上半年近六年的考查题量来看,宪法、民法典和其他法律法规是法律常识部分的高频考查科目,其次是法理学、刑法、行政法、劳动法和诉讼法,近六年各自考查了1道题。所以大家在备考时要了解考试命题规律、掌握高频考点,着重把握高频考点,有的放矢地进行高效备考。
每年新修订、新颁行的法律也是法律部分的热门考点,如2023年1月1日实施的新修订的《体育法》、2023年1月1日起实施的新修订《妇女权益保障法》、2023年3月15日施行的新修订的《立法法》、将于2024年1月1日施行的新修订的《行政复议法》和《民事诉讼法》、2024年7月1日施行的《公司法》等新修订法律也可能涉及考查。等新修订法律也可能涉及考查。
三、题型分析及备考建议
从题型上看,近年来《职业能力倾向测验(D类)》常识判断题型变化较少,以综合表述题和单一考点题为主。
综合表述题是指针对一个考点从多个角度进行考查的题目,题干常见表述为“下列关于XX的表述,不正确的是”“关于XX,下列表述正确的是”。综合表述题的四个选项可以设置得比较发散,有利于综合考查考生的分析判断能力。
单一考点题是围绕某一具体知识点或某种现象命题,考查角度也相对简单,比如“下列关于甲醛的说法,错误的是”(2019年下半年),“关于我国三大平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2019年上半年)。
综上分析,《职业能力倾向测验(D类)》常识判断题考查的内容非常宽泛,涵盖面广、知识点多。值得一提的是,常识判断并非单纯考查考生的记忆力和知识储备,相反,常识判断考查的是运用已知知识进行分析、判断、推理的综合能力。复习的时候,一是要根据自己报考的岗位类型,明确考查重点,有的放矢地复习。教育理论基础知识是D类试卷中常识判断的重点,一方面,可以借助思维导图、口诀记忆等方式掌握教育学、心理学中的经典人物和地位、著作和理论;另一方面,可以将《综合应用能力》中掌握的理论直接迁移过来,实现举一反三,减轻记忆负担。那么,攻克了这一部分,就等于夯实了获胜的基础;二是要记忆基本的、高频的知识考点,如人文常识中的诗词歌赋、诸子百家、建筑园林、中医药等反复考查过的考点,要牢记于心,因为同一个知识点会反复考查。记忆方法可采用刷题、直接背诵复习材料等适合自己的方式;三是注重加强思维能力的训练,利用已有的知识,去寻找选项漏洞,推断正确答案,切忌一味死记硬背。
想要解锁更多知识,可点击下方下载【完整版】学习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