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对比分析
破解对比分析
申论揭秘

在综合分析题中,对比分析题的考查频次相对较少,主要通过比较要素对比异同点,来测查考生对材料的把握和理解能力。本文将通过理论与例题相结合的方式,从“题型判断”到“答题内容”由浅入深,一步步带领各位考生解读对比分析题。


判断题型

在申论考试中,对比分析题常见的命题方式有:比较……的不同、比较……的异同、对……进行比较分析。不管如何问,相同的词就是“对比”。因此,在日后答题时,题干中出现以上几种句式,基本可以判断出是对比分析题。


示例1

给定资料5-7介绍了上海和深圳两市新的街头艺人管理办法,请对两市的做法进行分析比较。(20分)【2015吉林甲级卷】

审题:

题干让我们对两市的做法进行分析比较,出现了“比较”二字,即可判定为对比分析题。


答题内容

对比分析题与日常对比两件事情的思维是一致的,先比较相同点和不同点,再得出结论,最后给出对策,核心是“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比较相同点和不同点。上述三种不同的问法,对应的内容也有所不同。

(1)比较……的不同。只需要罗列不同点即可。

(2)比较……的异同。异同即相同和不同之处。因此除了要罗列不同点,还要罗列相同点。

(3)对……进行比较分析。比较的点提示不明确,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或只有一部分,根据材料来确定。一般只有一部分的情况下只比较不同点,理论上也可以只比较相同点,但实际上这样的例题较少。

难点解读 - 比较要素

在对比时,会有一些角度,这些角度可以成为比较要素。大部分对比分析题涉及以下几个比较要素:

①主体:由谁做、谁主办、谁组织;

②对象:对谁做,可以理解为“客体”;

③方式:做事的方法,包括做事的相关标准、时间、如何开展;

④目的:想要达到的目的、实现的目标;

⑤效果:事情开展后展现出的结果等。

2.得出结论。对比分析题中,结论包括两个部分,①孰优孰劣+②见贤思齐,即评定二者之间的优劣及给出相应的对策。


示例2

请结合“给定资料1-2”,分析比较F市、T市生活垃圾收费制度的不同之处。(20分)【2014河南卷】

要求:准确,深入,逻辑清晰,不超过400字。

审题:

题干让我们分析分析比较F市、T市生活垃圾收费制度的不同之处。看到“分析比较……不同”,确定此题为对比分析题,作答思路为:不同点+结论。

阅读资料:

资料1:

段1:F市城区现行的生活垃圾收费制度,是2003年5月1日开始实施的。生活垃圾处理费征收工作由市城市管理执法局负责组织协调,各区政府配合,市环境卫生管理处负责具体实施。【说明F市垃圾收费的管理主体,可直接摘抄出要点:①F市由市城市管理执法局组织,区政府配合,市环境卫生管理处实施】征收对象为辖区的所有市民和单位。【表述规范,可直接摘抄:②征收对象为辖区的所有市民和单位。】有资料显示,F市生活垃圾日产生量2001年为1400吨,2007年为1900吨。【通过数据对比,概括要点为:③F市生活垃圾量增加。】

资料2:

段1:T市2000年7月开始实施垃圾费政策,该制度由市环卫局组织实施。【说明了T市垃圾收费的管理主体,表述规范,可直接摘抄出要点:④市环卫局统一组织实施。】市环卫局负责垃圾袋专用权及其规格、样式、容积公告;组织委托厂家生产;委托超市或商店销售专用垃圾袋;监测和惩处违规丢弃垃圾、非法生产和销售专用垃圾袋等行为。征收对象为辖区内产生生活垃圾的所有市民和单位。【表述规范,可直接摘抄出要点:⑤辖区内产生生活垃圾的市民和单位。】有资料显示,T市生活垃圾日产生量1999年为3000吨,2005年为1400吨。【从二者的对比中可以直接得出要点:⑥T市生活垃圾量减少。】

整理要点:

1.提炼不同之处。

(1)要点①和要点④都属于“管理主体”这一比较要素。

(2)要点②和要点⑤都属于“征收对象”这一比较要素。

(3)要点③和要点⑥都属于“制度效果”这一比较要素。

2.得出结论:

根据以上比较,可以看出:T市生活垃圾收费制度比F市的更好,从做法上来说更值得推广学习。

书写答案:

1.管理主体不同。F市由市城市管理执法局组织,区政府配合,环境卫生管理处实施;T市环保局统一组织实施。

2.征收对象不同:F市征收对象为辖区的所有市民和单位;T市为辖区内产生生活垃圾的市民和单位。

3.制度效果不同:F市生活垃圾量增加;T市生活垃圾量减少。

T市生活垃圾收费制度优于F市。因此,我们要推广学习T市的经验。


题型总结

为了能够让大家简单明了地理解对比分析题,以表格的形式将常见问法、答题内容、常见的比较要素等内容展现如下:


职位表.xls


安徽粉笔微信公众号
安徽粉笔微信号
认证官方微信号
其他分校
北京
重庆
福建
甘肃
广东
广西
贵州
海南
河北
黑龙江
河南
湖北
湖南
江苏
江西
吉林
辽宁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山东
上海
陕西
山西
四川
天津
新疆
云南
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