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读热点 | 加紧推进“健康码”全国互认
每日读热点 | 加紧推进“健康码”全国互认
时政热点


|互通互认让健康码畅行无阻


  疫情之下,健康码成了出行“神器”。这种以大数据为基础,反映个人疫情风险级别的二维码,只要扫一扫就能代替繁琐的登记和询问,在特殊时期相当于流动人口的第二张“身份证”。随着复工复产节奏加快,健康码也迎来使用高峰。

  “亮码”通行好处虽多,但在普及过程中,也遭遇了一些梗阻。有些地域间未实现数据互通,“一城一码”给人们的跨城流动带来不便。更令人无奈的是,就算数据已经打通、政策明确互认,可一旦到了乘坐交通工具、出入社区等具体场景中,健康码的使用规则又往往不统一,很多卡口坚持“我的地盘我做主”。此外,健康码毕竟是新生事物,一些老年人成了“扫码困难”群体,要么是手机老旧缺少相应功能,要么自己不会申请不懂操作,“使用不友好”的抱怨一直存在。

  有码不认、有码难行,给为“提速”而生的健康码带来了很多无谓损耗。这里头,其实反映出一些治理上的老问题。比如,传统治理模式是条块分割、“各管一段”,一旦条块间不“通约”,就容易出现真空地带。还有一些地方在治理中存在路径依赖,总想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用新技术新东西怕招惹是非,一些便民举措便被束之高阁。

  当前,全国各地生产生活正加速重归正轨,一个小小的健康码,蕴藏着“让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的智慧。当务之急,除了在技术上做文章,相关部门更要从制度上疏通堵点。具体到现实场景中,则更需要讲究方法、体现温度。比如,上海一对老年夫妻因手机老旧无法提供健康码被拦在市场门外,民警用自己的手机为老人办理并让他们拍照保存;比如,北京“健康宝”在新版本中推出了“他人代查”功能,即使忘带手机也能查到健康信息。事实证明,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全社会都能充分享受到技术进步的红利。

  当然,健康码本身也有完善的空间。目前,疫情外部输入风险增大,各地口岸管理的严格程度不一,有些非重点地区的无症状感染者很可能成为“漏网之鱼”。一个本来手持绿码的人,一旦与无症状感染者接触,健康码也可能隐性变质,流动起来反而更加危险。这个意义上看,是否统一全国各地的入境管理政策等,确保健康码名副其实,为互通互认打下扎实基础,也应成为相关部门思考的重点。

(via 人民网)


|加紧推进“健康码”全国互认


  当前疫情形势逐渐趋稳,各地开始分期分批复工。由于各地“健康码”标准不同,导致人员在跨省、跨地区流动时产生了“码上加码”等问题,给人们带来了很大困扰,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复工进程。近日,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指出,低风险地区之间的人员和货物流动,必要的健康证明要做到全国互认,不得再设置障碍,不对人员采取隔离措施。

  “健康码”作为一项新的大数据应用,在前期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大幅提高了人员信息核验效率和精准度。彼时各地限制措施较为严格,跨省、跨地区的“健康码”互认尚不是刚需,能实现省内通行已经基本满足要求。但是,在全国疫情防控形势已经发生较大变化的今天,相对于人们日益迫切的“健康码”互认需求,此类限制措施已经表现出很大的不适应。当前,实现“精准防控”下的复工复产,需要“健康码”继续强化技术支撑,并在总结前期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突破创新,以适应人员流动需求、尽快实现全国互认。

  实现“健康码”全国互认,需坚持“全国一盘棋”整体统筹,依靠个别省份的努力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对于各地政府来说,一方面希望自己属地的“健康码”能够得到其他兄弟省份认可,以尽量减少流出人员面临的各种困难;但另一方面,如果没有整体统筹,持有流出地“绿码”人员到达流入地之后又发生疫情,双方之间责任如何界定也是一个难以回避的问题。此外,当前不同省份之间的防控应急响应级别也不完全同步,相同的个人信息在不同属地也可能会得到不同的“健康码”评估结果,但即便如此,也至少可以先实现低风险地区之间或相同响应级别下的互认。

  在国家面临重大公共安全事件时,关于“健康码”这类公共应用需要基础数据管理,包括怎么搜集、搜集什么、如何保存、如何保密等方面,还缺少相应制度规定。据报道,几家移动运营商在宣布开通轨迹查询公益服务后,就有不少网友直呼“运营商知道的隐私真不少”,这种情况也会让相关主体在使用数据时有所顾虑。因此,从长远来讲,应以本次抗疫为契机,推动完善相关制度建设,确保以“健康码”为代表的公共类应用在后续面对突发事件时有法可依、有规可循。自2017年《网络安全法》正式实施后,个人数据保护水平得到较大提升,但由隐私泄露所导致的敲诈勒索、网络诈骗、财产盗用不时出现,有关主体仍需规范此类公共类应用采集的数据的使用,防止发生不当泄露,损害人们切身利益。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最新发布的统计报告,截至2019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为8.54亿。也就是说,还有5亿多人没有“触网”,在进行“健康码”互认相关决策时,也不能遗忘这个较大的群体,设计并实施好“健康码”替代方案。一个更加便捷易用的全国互认机制,将为我们打赢防疫战提供精准助力。

(via 新华网)


  在互联网社会,通信技术和高速公路一样也是基础设施。正如全国高速公路必须互联互通,不能各自为政,全国各地的网络通信技术或软件也应该对接共享。在疫情防控初期,各地纷纷自主探索健康码,为复工复产做好准备。仓促之间,各地推出的健康码不尽相同,完全可以理解。但直到今天,各省各市有足够的时间开放互联、共享数据,如果健康码仍不能全国互认,显然是部分政府部门作为不力。希望国家有关主管部门能聚焦问题、结合需求、着眼效果,深入落实“全国一盘棋”要求,为人员流动、要素流通提供更多便利。

职位表.xls


天津粉笔
天津粉笔微信号
认证官方微信号
其他分校
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甘肃
广东
广西
贵州
海南
河北
黑龙江
河南
湖北
湖南
江苏
江西
吉林
辽宁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山东
上海
陕西
山西
四川
新疆
云南
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