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应对“转折之后”的陷阱?
如何应对“转折之后”的陷阱?
事业单位笔试

纵观近些年来职测题目可以发现,在言语理解与表达模块中阅读理解题题量较多,所占比重较大,足以见得熟练掌握阅读理解题目的解题技巧对于提升言语题的正确率至关重要。在课堂上我们主要学习了从关联词和行文脉络两个方面找到解题突破口,而在关联词部分首先讲到的就是转折关系,这也是很多同学最为熟悉的解题技巧。

一、转折之后是重点

转折关系的标志词主要为“虽然...但是、尽管...可是、不过、然而、却、其实、事实、实际上”等等,其理论要点即“转折之后是重点”,根据这一技巧可以轻松锁定文段的重点内容,并且出题人经常设置的错误选项特征就是将转折之前的内容作为干扰选项。这一考点出现频率非常高,几乎在每套言语题目中都会有所涉及,下面我们通过真题来把握。

真题示例1:

(2017江苏事业单位)石墨和金刚石都是碳元素构成的,但石墨的质地非常软,在纸上轻轻一划,就会留下灰黑色的痕迹,铅笔芯就是用石墨制造的,金刚石则是所有自然物质中硬度最高的。常用来切割玻璃,加工各种硬度较高的金属,这是由于石墨中的碳原子是成层排列的,每层原子之间的结合力很小,容易滑动、散开;而金刚石中的碳原子是整齐排列的立体结构,构成坚固的结晶体,天然金刚石是地下熔岩中的碳在极高的温度和极大的压力下形成的,产量很小,价格昂贵,人们往往会利用高温高压来合成人造金刚石。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化学结构的差异导致石墨与金刚石的硬度不同

B.石墨与金刚石硬度不同但都是重要的工业材料

C.石墨经过加热可以大大提高其硬度

D.金刚石可以通过现代工业技术制取

文段首先提到石墨和金刚石都是碳元素构成,然后以“但”表转折,强调两者的不同,即石墨质地软,金刚石硬度高,接着对这一区别进一步解释说明,即石墨中的碳原子是成层排列,易滑动;金刚石中碳原子是整齐排列的立体结构,坚固。可知,整个文段主要说明石墨与金刚石硬度不同的原因是的由于碳原子排列结构不同。

A项,是文段重点的同义替换,当选。

B项,“重要工业材料”在文段没有具体体现,故排除B。

C项,“加热提高硬度”文段没有具体说明,文段说的是“利用高温高压来合成人造金刚石”,故排除C。

D项,“现代工业技术”在文段没有具体体现,文段只说到“高温”,是否属于现代技术不得而知,故排除D。

故正确答案为A。

二、转折之后需谨慎

 刷过大量言语题目的同学会发现,有些题目运用“转折之后是重点”反而会掉到出题人设置的“陷阱”之中。最常见的“陷阱”就是在转折指出重点内容后,会有一部分内容对转折之后的重点进行详细的解释,这种解释说明的内容经常被出题人拿来作为干扰选项,以下我们通过题目来验证。

真题示例

(2018上半年事业单位联考)全球化的时代里,语言的规范性要求越来越高,可以预见,许多小方言区将逐渐消失,“五里不同音、十里不同调”的格局将逐步改变,直到形成若干稳定的大方言区。然而,语言并非只有交际属性,它还有文化属性,每一种方言或语言,都承载了一段历史、一种文化。这种历史和文化,与特定的语言或方言形成共生关系,换成别的语言或方言表达就变了味,失去了许多内涵。假如歌曲《十送红军》没有了乡音,莫言的小说没有了高密话,赵本山小品没有了东北腔调,恐怕许多意蕴和趣味就消失了。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全球化时代语言的统一和规范是大势所趋

B.方言相对于普通话而言具有更强的表现力

C.保护方言在全球化背景下具有特殊的意义

D.历史文化与特定语言的共生关系正在消失

文段首先指出全球化时代里语言规范性要求越来越高,小方言区逐渐消失。之后通过转折词“然而”指出语言还有文化属性,方言或语言承载了历史文化。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如果把承载特定历史文化的方言换成别的语言或方言表达就会变味,失去内涵,尾句对此问题进行举例说明。故文段意在针对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强调保护方言的重要性,对应C项。

A项,“语言统一和规范”对应转折之前的内容,非重点,排除;

B项,文段并没有把方言和普通话的表现力做对比,故“更强的表现力”文段未提及,无中生有,排除;

D项,对应转折句后解释说明的部分,非重点,没有提及主题词“方言”,且“共生关系正在消失”无中生有,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综上所述,当我们使用“转折之后是重点”这一理论来解题时,需要结合整个文段的行文脉络,如果转折关联词之后的内容比较长,我们就需要判断出来在这些内容中哪些是重点,哪些是解释说明,如果有选项是围绕着解释说明的内容去设置的,就要果断排除。再次提醒大家,“转折之后是重点”这一理论虽然好用,但在使用时也要灵活,如此才是得分的关键!

职位表.xls


河南粉笔公众号
河南粉笔微信号
认证官方微信号
其他分校
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甘肃
广东
广西
贵州
海南
河北
黑龙江
湖北
湖南
江苏
江西
吉林
辽宁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山东
上海
陕西
山西
四川
天津
新疆
云南
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