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辩证思维谈看法、说观点
用辩证思维谈看法、说观点
事业单位笔试

在面对“谈看法”、“说观点”的题型时,需要运用辩证思维来解题。随着事业单位考试难度的增加,这类题型也越来越多的出现在各地的事业单位考试中,需要引起大家的重视。

本期专栏,我们就带着大家巩固这种题型。其实简单来说,观点分析题,应当围绕“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逻辑作答,首先要亮出自己的观点,然后再进行具体阐述原因,最后简要谈谈怎么做。具体而言:第一,考生需要运用辩证思维,全面评价材料中的社会现象。所谓辩证思维,就是要全面、客观的评价某一现象,既看到此现象好的、积极的一面,也要看到此现象不好的、消极的一面。第二,需要紧扣材料、细致分析,把事件正反两方面的要点都找出来。最后,进一步梳理要点,组织成“表态+理由+简要对策”的答案形式。

带着这种解题思维,我们一起来看《2016年浙江事业单位考试综合应用能力》真题。

⌊真题再现⌉

真题出处:《2016年浙江事业单位考试综合应用能力》

问题:有人认为:“没有必要把谐音成语上升到文化高度”。对此,你怎么看?

资料:

资料一

谐音成语,是用同音字或近音字对固有成语进行谐音换字而形成的,其形式、音节与某个耳熟能详的成语相似,意义却完全不同。它最早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多出现在广告等商业活动中。在网络畅通、信息便捷的当下,社会语言的使用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社会生活诸多领域都出现了成语谐音改用的现象,如某摩托车公司广告语——乐在骑中,咳嗽药的广告语——咳不容缓等。【本段背景介绍,主要介绍谐音成语的定义,无答案要点。】

资料二

某研究抽样调查了600名初高中生、大学生和部分社会人员。问卷设计了11个问题,主要内容包括,是否接触过谐音成语、主要通过什么媒介接触、如何看待成语谐音在商业活动中使用等。在关于“生活中您是否接触过诸如‘衣衣不舍’‘天长地酒’等成语谐音改用现象”的调查中发现,有559人接触过谐音成语,占总人数的94.4%,只有5.6%的人没有见过。那么人们又是如何接触到谐音成语的?调查发现,谐音成语的主要来源是广告,占比72.8%。谈及对谐音成语的态度,在回答“您对成语谐音改用广泛运用在商业活动中的看法”时,50.4%的人认为影响汉语规范,容易误导消费者【负面观点】;43.7%的人认为属于巧妙运用语音,吸引消费者,利于产品推销【正面观点】;5.9%的人认为无所谓,与己无关。

资料三

我国《通用语音文字法》对汉语的规范使用有明确规定,但是如何监管执行却是一大难题,有专家针对商家滥用谐音成语现象呼吁:“希望商家能使用规范汉语,还学生一片净土。”【负面观点】

中学校长A认为,谐音成语的广泛使用给中小学生造成一定的影响。特别是在学习成语过程中出现成语误用现象,同时也给中小学教师在教授成语时带来不必要的麻烦,老师常常需要解释本不需要解释的内容【负面观点】

法律专家B认为相关部门应采取有力措施,对乱改乱用成语的广告等公众信息进行强有力的监控和整治,应采取立法形式杜绝此类现象【负面观点】

教育专家C认为应狠抓中小学语文教学,提高青少年语文素养。

资料四

“海南:广告词篡改成语将被重罚;江西:拟立法禁广告滥用谐音字篡改成语词语;北京:户外广告禁用谐音成语……”以上新闻一传出,旋即引发社会各界热议,有人认为从广告艺术的角度看,应该允许创新,利用汉字的谐音改编成语等常用语制作成广告语,既有独创性又符合产品的形象特征,能够给消费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对祖国语言也是一种丰富【正面观点】,是众多商家津津乐道的新创意,上述规定将扼杀广告的创意性,严重影响其效果。也有人认为广告词中低俗的成语谐音改用无助于语言本身的发展与运用,只为了牟利或者标新立异而牵强附会地乱改成语,反映了社会的一股不良风气。为了追逐利益,乱改习用已久的成语,不但对语言发展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而且会误导青少年【负面观点】

针对相关省份各种法律规定的相继出台,25%的受访者表示非常赞同,认为有利于规范国家语言文字;31.8%的受访者表示不赞同,认为这会对广告业造成极大的限制,是对广告创意的扼杀;43.2%的人认为应该辩证的看待,规范是应该的,但是不应该完全禁止【辩证观点】

资料五

在谐音成语和传统文化的关系问题上,一种观点认为,谐音成语是一种文化创新和文化丰富的途径,绝不是文化阉割,和异体字、繁体字等不规范使用汉字的行为更不可同日而语,我们理应以足够的宽容,给这种文化以充分的发展空间。语言学家李兴建先生说:“我们应该认识到‘活用’在语言表达中的积极作用【正面观点】,因而不应一概指责它不对,重要的是认清‘活用’的现象和它的本质。它们是语言固有形式在特定语境下的一种临时变体,不能把它们同原有的规范格式等量齐观。”但对于已经习惯于理解传统成语文化的另一方来说,谐音成语不仅是对成语字面的篡改,更是对传统文化的篡改和严重挑战,代代相传的成语是不可更改的,任何更改都是一种亵渎行为【负面观点】

⌊理清材料 找出要点⌉

按照材料顺序理清文章的逻辑,如下图所示:

⌊辩证思维 组织答案⌉

通过整理可得,材料态度是辩证看待谐音成语现象,既有正面观点又有负面观点,正面观点的原因集中在广告创意和文化丰富上,负面观点的原因集中在对青少年的误导、对规范汉语的负面影响、与传统文化关系这三个方面。正确的态度是辩证看待谐音成语现象,题干中有人认为:“没有必要把谐音成语现象上升到文化高度”,这种说法是片面的。其次,将理由按照正面和负面分别展开。最后,给出简要对策。据此形成最终答案:

这种说法是片面的,过于绝对的。

理由:1、一些谐音成语具有独创性且符合产品形象特征,巧妙地运用语言,增加了广告效果,同时丰富了语言和文化。2、但是,一些广告谐音成语是商家为了牟利或标新立异而对成语字面所做的低俗篡改,不仅容易对消费者和青少年产生误导,干扰中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学,而且影响汉语的规范使用,对语言发展和运用造成负面影响,更是对传统文化的篡改和严重挑战。

因此,文化管理部门不能完全禁止使用谐音成语,而要加强规范管理。

– END –

职位表.xls


河南粉笔公众号
河南粉笔微信号
认证官方微信号
其他分校
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甘肃
广东
广西
贵州
海南
河北
黑龙江
湖北
湖南
江苏
江西
吉林
辽宁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山东
上海
陕西
山西
四川
天津
新疆
云南
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