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考考情分析兼备考指导—言语篇
山西省考考情分析兼备考指导—言语篇
公考笔试

01

言语基本考情分析

在山西省考行测科目中,言语理解与表达考查的题型包括逻辑填空、阅读理解和语句表达三大类。近三年山西省考的言语总题量呈较为稳定的趋势, 2018年、2019、2020年考查了40题,这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山西省考对于言语理解与表达模块的重视。纵观整个试题其中逻辑填空的题目数量,分别从2016年的15题,增加至2018年、2019、2020年的20题。这也就提醒参加山西省考的小伙伴们,一定要对于逻辑填空部分给予足够的重视,且2020这个疫情所带来的特殊时期,我们的言语无论题目难度还是题目数量较以往变化都不大,可以看出是稳定性特别高的一门考试科目。


02

重点题型分析和备考建议

(一)逻辑填空

逻辑填空主要考查考生准确、得体的遣词造句的能力。2020年山西省考中逻辑填空的题量占到言语理解与表达总题量的一半,题号为21-40题,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山西省考逻辑填空共分为实词填空、成语填空以及混搭填空三大题型。


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山西省考的逻辑填空仍然重视实词填空的考查,另一方面重点考查了对应关系这一考点。这也提醒小伙伴们做题的时候一定要从语境出发,切忌凭语感做题。当我们在某两个选项当中纠结犹豫的时候,要多去文段里面找对应提示的信息,才能选择出最契合文段含义的词语。


除此之外,文学常识和成语的积累也非常重要,比如2020年山西省考就考到了“夏虫不可语冰”等字数较多的成语。这就提醒小伙伴们在平时的复习过程中还需要多阅读一些政府工作报告、多看新闻,多积累一些固定、常见的搭配,这样一方面可以提高逻辑填空的准确率,另一方面也能从一定程度上提高申论文章的写作能力。


(二)片段阅读

片段阅读主要考查考生迅速、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文字材料内涵的能力,主要考查中心理解题、细节判断题、标题填入题三大题型,近几年考查题量较为稳定,一般在14-16题。其中,中心理解题是需要重点掌握的题型,考查10题左右,细节判断题一般为3题左右,标题填入题考查1-2题,词语理解题则为选考题型,近三年没有考查。

对于片段阅读而言,特别是中心理解题,要多角度、多思维来分析。许多小伙伴喜欢单纯通过关联词语来解题,殊不知单一的运用一种思维,很容易陷入出题人设下的陷阱,建议考生在做言语题时要将关联词语和行文脉络相结合,同时运用好主题词、程度词等小技巧,才能更好地提高做题的速度和准确率。在平时的练习中要不断地总结,一定要注意刷题不是单纯追求数量,而是要总结自己做题的思维误区及易错选项的特征,如主题词错误、无中生有、解释说明中的非重点内容、转折前的表述等等。了解了自己的薄弱环节和出题人的套路才能做到有的放矢,稳步提升。


同时,小伙伴们在刷题的过程中尤其要注意考点的延续性。比如转折关系是山西省考每年必考的一个高频考点,小伙伴们要注意积累转折关系的典型标志词,如“但是”、“然而”、“却”等等,同时还需要积累一些非典型转折关系提示词,例如:“殊不知”、“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新的办法”等等。重点把握转折之后的内容,而转折之前的内容常常被命题人设置为干扰选项,大家一定要注意识别。


除此之外,标题填入题是中心理解题的变形考查方式,把握文段中心依然是重中之重,切勿为了追求形式上的小清新,而被“美言”冲昏了头脑,反映文段中心才是你的“菜”。


(三)语句表达

语句表达主要考查语句排序题、接语选择题和语句填空题三大题型,这一部分题量相对比较平稳,一般考查5道左右,考生需要特别关注。

语句填空题的出题方式相对来说比较固定,分为横线在开头、横线在中间、横线在结尾,把握横线位置并结合文段的行文脉络对于我们解题十分重要。如果横线出现在文段开头,一般为对整个文段内容的概括,类似于“观点+解释说明”的结构,总结后文的内容即可选出正确答案;如果横线出现在文段中间,一般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需要把握前后文的内容进行分析;如果横线出现在文段尾句,一般为对全文内容的总结,类似于“分—总”结构,把握前文的核心内容即可解题。


对于语句排序题,一定学会“去语感化”,充分运用多种解题技巧,如首句特征、共同信息捆绑、逻辑顺序、尾句特征等,多种方法共同服务于解题,如此方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解题的速度和正确率。而对于接语选择题来说,需要在整体把握文段内容的基础上重点关注尾句,注意正确答案的话题要与尾句保持一致。

最后,也真的希望你能够在题目分析时注意时间分配,因为现在言语理解部分的题干越来越长,题目也在逐步深化,晦涩词也会偶见于考场,唯有夯实基础,才能在这百舸争流中独占鳌头!

职位表.xls


河南粉笔公众号
河南粉笔微信号
认证官方微信号
其他分校
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甘肃
广东
广西
贵州
海南
河北
黑龙江
湖北
湖南
江苏
江西
吉林
辽宁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山东
上海
陕西
山西
四川
天津
新疆
云南
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