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考考情分析—数资篇
海南省考考情分析—数资篇
公考笔试

海南省公务员考试暂时没有根据报名岗位区分不同的试卷进行考查,所有的岗位都是统一使用相同的试卷。从近五年(2016-2020年)考试题目来看,2016-2019年总题量稳定在25题,其中数学运算10题、资料分析15题,2020年总题量为20题,其中数学运算10题、资料分析10题。而数字推理,尽管每年大纲中都有提及,但近十年的省考中也都没有考过,因此2021年考查的概率极低。综上,预计2021年海南省考依然会延续之前的总题量20-25题进行出题。


随着考试时间的临近,广大考生们应提前了解省考考情,做到有的放矢进而提高备考效率。下面就分别对数量关系和资料分析的考情进行分析说明。

01

数量关系

(一)考频分析

从图1、表1数据来看,海南省公务员考试中和差倍比问题、几何问题、排列组合与概率问题、行程问题,共考查36题,占总题量的72%,是高频考点。整体来说,这些重点题型在掌握规范的方法后便可解出其中的绝大部分,是同学们需要重点复习的对象。

(1)和差倍比问题。从近五年看,不仅每年都考,而且2016年和2018年考了3道,2019年甚至考了5道,可见这个题型是非常重要的。和差倍比的题目就是题干中没有非常明确的如工程、行程之类的题型特征,但是有比较明显的几个量之间的计算关系,可能会给出和是多少、差是多少,或者两个量之间倍数关系、比例关系,可以通过做和做差、找倍数或者比例的关系来进行计算的一类题目。只需掌握粉笔数资教研方法中代入排除法、奇偶特性、倍数特性等解题思维,以及方程法中设未知数的技巧(设小不设大,设中间量,求谁设谁,设份数)便可解决。这类题目考频极高,又非常简单,这类题目正是省考中必须争取去做、去得分的题目。

(2)几何问题。2016-2020年平均每年2题,所以预计在2021年考到几何问题的概率也很大,也是我们应该重点掌握的题型。考查的10道题目主要考查了常见图形面积与体积公式、相似三角形、勾股定理、特殊三角形、最短距离等知识点。几何问题整体思维难度较高,但也有一些考查平面、立体图形基本公式的简单题,和诸如考查最短距离这种套路题,因此考场上应挑这种考查基本公式和套路的题目去做。此外,几何问题有些时候可以利用直尺去量,通过已知边长推算未知边长,再结合选项利用排除法解题,其是考场上一种非常取巧的方法。

(3)排列组合与概率问题。虽然2016年未考,但其他年份也是平均1-2题左右,因此2021年依然是热门考点。这两类问题往往喜欢结合起来考察,概率问题在17、18、20年分别考察了1、3、1题,共5题。从具体考法上看,近5年全部为给情况求概率题型,其中除了18年的1题在分析情况过程中涉及到面积计算有一点难度,其余难度均不高,排列组合和概率考察的多数题目基本都是根据排列组合的基本概念或者枚举法找到满足条件的情况数进而求解。这类题目考频较高,建议考生将其攻克。复习时重点掌握排列组合的基本概念和捆绑、插空、枚举等经典考法,以及概率问题中重点掌握给情况求概率的基础题型。

(4)行程问题。16年、17年、20年分别考查1、2、1题,共4题,相对而言也算是比较易出现的一个考点。其中3题考普通行程,17年的1题考相对行程相遇追及问题。普通行程整体难度较低,根据“S=V×T”,再结合画图便可快速解题;相遇追及问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公式的掌握以及对主体行走路线的理解。从难易度分析,考察过的这4道题难度都不高。因此在备考的过程中,同学们应熟练掌握基础行程、相遇追及的公式,并练习画行程图。在考场上应优先选择普通行程、相遇追及问题中的简单题进行解答。

(5)经济利润问题。近五年只在17年考查2题,这两道题目1题涉及到函数图像,1题考查基础经济,难度不高,通过简单计算或列方程便可求解,主要考查考生对进价、售价、成本、利润、利润率等各项关系的理解以及公式的记忆。此外,若题目中出现不同时间段的数据时,可用列表法来帮助理清题目中量与量之间的关系。经济利润问题整体难度不高,是考生们复习的重点。


对于考频比较低的题型,建议大多数同学不用纠结,考场中遇到这类题,可以通过代入或者倍数特性排除等技巧尝试做题即可。


总体来说,同学们在备考过程中,应以高频考点为主,要能够吃透其原理、知识点,并熟练运用;以考频较低的考点为辅,重点掌握其中解法相对固定的套路题;而对于5年都未出现的考点可酌情准备,以了解为主。

02

资料分析

2016-2020年海南省考料分析,2016-2019年每年均考查三篇,每篇材料对应五个小题,共15题,2020年考查两篇,共10题,所以2021年大概率也会是2-3篇10-15题这样的考查形式。因此,接下来我们从材料类型和题目类型两方面分析一下资料分析的考试情况。


(一)材料类型分布比例

海南省考中的资料分析。由图2可知,在材料类型上,侧重于综合材料、文字材料、统计表的考查,而统计图材料只有2016年考察过1篇,考查相对较少。


文字材料2016-2019年每年考试必考一篇,这种材料一般数据隐藏较深,查找最为耗时,考试时可以先利用结构阅读法,圈出每一段的时间和1-2个主体,以帮助快速定位数据。而统计表、统计图类材料则结构清晰,一目了然,数据查找最节省时间。因此,粉笔建议大家考试时自行调整做题顺序,遇到统计表、统计图类材料优先做,将综合材料、文字材料放到最后做。


(二)考频分析

资料分析的知识点相互联系紧密,所以考生在备考资料分析时,应全方位地学习掌握资料分析的所有考点。首先应打牢基础,资料分析的基础是统计术语和计算公式等,大家一定不能忽视这部分内容的学习,这个学扎实了才能在做题速度和正确率上有所提升。

由图3、表2可知,近五年海南省考资料分析除综合分析题外,简单计算、比重问题、基期与现期、增长率考查最为集中,每年必考且题量较大。其中简单计算每年必考而且考查题量很多。这类题多为送分题,其中简单加减计算考查较多,直接找数和排序题考查较少。应对这类问题考生们一定要足够认真细心,不要在简单的地方失分。


比重问题考查形式主要为现期比重,多考查现期比重计算,考生需熟记“比重=部分/总体”的公式,考试时一般为直接或者间接的给出其中的两个量求剩下的量,计算时要结合选项截位直除;此外,偶尔考查现期比重比较或选项给出饼状图,前者本质上就是分数比较,后者一般可从特殊比例(1/2、1/4、3/4)、或各部分之间内部比例进行切入。两期比重再2016年考过3题,2题为两期比重比较,只要找到a(部分增速)、b(总体增速),比较a与b大小即可;1题为两期比重计算,也可以根据粉笔教研的口诀“判方向、定大小”快速确定答案。还有基期比重考2题,都是分别给出了部分和总体的现期量与增长率,直接代入用现期部分/现期总体*1+总体增长率/1+部分增长率计算即可。


基期和现期问题主要就是对于现期量=基期量+增长量=基期量×(1+增长率)这两个对于现期量与基期量关系的考察,考察以基期计算为主,这类题型比较基础,题目出给出在材料之前的时间,求某个量的数值即为基期量计算的考察。当给出现期量和增长率的时候,使用公式基期量=现期量/1+总体增长率,进行截位直除简单计算即可。


增长率主要考查一般增长率,近五年考的9题中3题考查计算,6题考查比较。计算方面,同学需熟知增长率的公式,即增长率=增长量/基期量,计算时结合选项截位直除,整体难度不大。而增长率比较,可先观察现期与基期的倍数关系,如现期是基期的2倍以上,则直接用现期量/基期量比较,如现期是基期的1倍多,则用增长量/基期量进行比较。此外2017年考察了1题年均增长率的计算,但是选项差距非常接近,通过居中代入等各种技巧都不能很精确的确定答案,如果想要准确计算的话涉及到非常大的计算量。所以这类题给同学们建议的策略是选项差距大就居中代入进行放缩估算,选项差距小就随便蒙一个不要浪费时间。


其余考点中,倍数与比值相关问题虽然考查不多,但每年也都有考到,多与增长量或平均数结合考查。平均数问题多考查现期平均数,其中绝大部分考查计算(后÷前),结合选项截位直除即可;偶尔考查平均数比较,其本质为分数比较。而增长量主要考查计算,多根据“增长量=现期-基期”的公式求解。


对于综合分析题目,一般为每篇材料的最后一个小题,考试时最多看3个选项,利用排除法解题。根据大数据统计,C、D作为正确答案的概率更大,因此可先看C、D,再看A、B。看的过程中,遇难跳过,本着从简单选项入手的大原则,往往能更快选定答案。另外,同学们需要对资料分析中的一些常见陷阱,如时间陷阱、主体陷阱、单位陷阱、概念陷阱等有所了解,尽量避免自己“掉坑”。


目前,资料分析考点趋于饱和,每年考查题型、考法类似,建议考生们对上面提到的所有题型考点进行全面复习,做到“全盘通吃”。在复习的过程中可以联合记忆,比如平均数、倍数、比值的知识点或相关公式可与比重问题联合记忆,无论是现期、基期还是两期比较,比重、平均数、倍数、比值四者的计算方式与比较技巧都是相通的,如果能够把知识点联系起来进行记忆、学习,则能够大大的提升复习效率。


结语:资料分析是保证得分的关键,数量关系则是你把对手甩在后面的“加速包”,因此都应该重点复习。复习时我们应该一丝不苟,考试时则应多运用做题策略!行测考试,时间紧迫,如何在短时间内做对更多的题?不能蛮干,要靠策略,而策略就两个字“舍得”,有舍才有得,尤其对于数量关系来说,优先做高频考点这类套路题、简单题,而遇到难题,也不要钻牛角尖死磕到底,而应把时间留给后面多做两道简单题。

美好的未来都是打拼出来的,功到自然成!粉笔祝愿所有考生都能实现梦想!加油!

职位表.xls


粉笔在云南
云南粉笔微信号
认证官方微信号
其他分校
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甘肃
广东
广西
贵州
海南
河北
黑龙江
河南
湖北
湖南
江苏
江西
吉林
辽宁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山东
上海
陕西
山西
四川
天津
新疆
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