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观山湖人才发展有限公司2025年选聘优秀骨干教师公告
贵阳观山湖人才发展有限公司2025年选聘优秀骨干教师公告
教师招考公告

招聘4人3个岗位

报名时间
2025年1月20日 -2025年1月27日

公司简介


贵阳观山湖人才发展有限公司(简称“人才发展公司”)于2023年4月注册成立,系观山湖区委、区政府批准成立的国有独资公司,现服务观山湖中学、观山湖第七幼儿园、观山湖三十四幼儿园等。


招聘详情


选聘岗位:


小学语文教师2名、小学英语教师1名、初中物理1名。


选聘对象及条件:


(一)选聘对象


名教师、优秀退休教师、优秀骨干教师。


(二)选聘条件


1.基本条件(须同时满足)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法律和法规,热爱祖国,热爱教育事业,无违法违纪行为。


(2)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知识结构。


(3)有正常履行岗位职责的身体、生理、心理条件。


(4)持有相应学科、学段教师资格证书。


(5)持有二级乙等及以上普通话等级证书(语文学科要求二级甲等及以上,对特殊年龄段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2.业绩条件


(1)名教师。由县(区)级及以上政府或教育行政部门认定的名教师;或地级市以上学科带头人;或特级教师或全国优秀教师获得者;或实行首席教师制地区的区(县)以上首席教师。同时,需具备本科及以上学历,具有副高及以上职称。


(2)优秀退休教师。在教育教学领域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知名度;或长期从事教学工作,经验丰富,教学成果显著;年龄一般在65周岁(含)以下。同时,需具备副高及以上职称。


(3)优秀骨干教师。省管专家、市管专家或区管专家;或特级教师;或获地(市)级以上骨干教师(包含本级);或获地(市)级以上名教师、名班主任、名校长称号或荣誉(包含本级);或获优质课竞赛省级三等奖或地(市)级二等奖(包含本级)以上;或获优秀教学成果奖、教育科研优秀成果奖省级二等奖或地(市)级一等奖(排名前二)以上;或取得对应学科中级及以上职称资格;或具备5年及以上教学经验并有突出教学业绩。


3.下列人员不得参加选聘


(1)事业单位新招聘仍在试用期内的。


(2)曾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


(3)曾被开除公职或在机关(含参照公务员法管理机关〈单位〉)、事业单位被辞退未满5年的。


(4)在各级公务员招考、事业单位招聘中被认定有舞弊等行为且仍在不得报考期限内的。


(5)聘用后即构成回避关系的。


(6)不符合选调岗位要求相关条件的。


(7)任职(工作)或服役期间发生重大责任事件;曾因贪污、行贿受贿、泄露国家机密等原因受到过党纪、政纪处分或近三年在年度考核中曾被确定为不称职(不合格)的。


(8)人民法院认定为失信被执行人或经有关政府行政主管部门认定被列为失信联合惩戒人员。


选聘程序:


(一)报名及资格初审


1.报名时间:即日起至2025年1月27日


2.报名采取个人申报的形式进行。申报方式为在线填写信息并上传相关资料。(网址:https://www.wjx.cn/vm/tUFwZbv.aspx#)


(二)资格复审及试教(面谈)


1.资格复审在试教(面谈)时进行,需要携带报名时提交的相关证书原件及复印件,审核原件、收复印件。


2.试教(面谈)时间、地点另行通知。根据试教(面谈)择优确定拟聘人选。


(三)体检


体检在指定医院进行,体检费用由进入体检环节人员自理。体检合格的,进入政审考察环节。


(四)政审考察


对拟选聘人员进行政审考察。政审考察内容主要包括拟选聘人员的政治思想、道德品质、能力素质、遵纪守法、学习或工作表现、廉洁自律以及是否需要回避等。


(五)公示


政审考核合格的人员,进行为期5个工作日的公示。公示期满无异议,或反映问题不影响聘用的,确定为拟聘人员。


工资待遇:


1.选聘教师在达到平均工作量标准条件下,最低薪酬(含五险一金、税费等)每年不低于15万元,同时双方还可采取市场化方式以“年薪制”、“项目制”或“协议工资制”等形式协商薪酬待遇。


2.享受贵阳观山湖人才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办学相关待遇。


其他说明:


本公告由贵阳观山湖人才发展有限公司2025年选聘教师工作组办公室负责解释,未尽事宜由贵阳观山湖人才发展有限公司2025年选聘教师工作组研究确定。


联系电话:0851-88285361




原文网址在这里,长按可复制哦~

https://t.fenbi.com/s/00lR5c


原标题:贵阳观山湖人才发展有限公司2025年选聘优秀骨干教师公告
(内容以官方公告为准,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职位表.xls


贵州粉笔微信公众号
贵州粉笔微信号
认证官方微信号
其他分校
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甘肃
广东
广西
海南
河北
黑龙江
河南
湖北
湖南
江苏
江西
吉林
辽宁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山东
上海
陕西
山西
四川
天津
新疆
云南
浙江